聊齋誌異《水災》原文
康熙二十一年,苦旱[1],自春徂夏,赤地無青草。六月十三日小雨,始 有種粟者。十八日大雨沾足[2],乃種豆。 [1]
一日。石門莊有老叟,暮見二牛斗 山上,謂村人曰:「大水將至矣!」遂攜家播遷[3]。村人共笑之。無何,雨 暴注,徹夜不止,平地水深數尺,居廬盡沒[4]。一農人棄其兩兒,與妻扶老 母奔避高阜[5]。下視村中,已為澤國,並不復念及兒矣。水落歸家,見一村 盡成墟墓。入門視之,則一屋僅存,兩兒並坐床頭,嬉笑無恙。鹹謂夫妻之孝報雲。此六月二十二日事。 康熙三十四年,平陽地震[6],人民死者十之七八。城郭盡墟[7];僅存一屋,則孝子某家也[8]。茫茫大劫中,惟孝嗣無恙,誰謂天公無皂白耶[9]?
[1]苦旱:鑄本作「山東旱」。
[2]沾足:雨下得充足。沾,沾潤。
[3]播遷:流離遷徒。指逃難。
[4]居廬:住宅房舍。
[5]阜:土丘。
[6]平陽:明清府名,府治臨汾縣,即今山西省臨汾市。
[7]城郭盡墟: 謂城內外盡成廢墟。內城叫城,外城叫郭。
[8]孝子某:底本「孝子」後空一 字,此據青柯亭本補,二十四卷抄本作「王孝子」。
[9]無皂白:喻不辨是非、善惡。
聊齋誌異《水災》翻譯
康熙二十一年,山東大旱。自春至夏,光禿禿的地上不長青草。六月十三日下了一場小雨,才開始有種穀子的。到十八日,大雨充足,於是種豆。
有一天,石門莊有位老人,傍晚看見兩頭牛在山上相鬥,就對村裡的人說:「大水將要到了!」隨即攜帶家人遷走了。村裡的人都嘲笑他。不久,暴雨如注。徹夜不停,平地水深好幾尺,房子全都淹沒了。一個農人捨棄兩個兒子不顧,先和妻子攙扶著老母親,跑到一個高崗上躲避。再往下一看,整個村子一片汪洋,已成水國,也就無法顧及自己的兩個兒子了。等到大水退落回到家裡,見全村都成了廢墟和墳墓。進自己家門一看,竟然還有一間屋留存下來,兩個兒子並排坐在床頭上,正玩耍嬉笑,安然無恙。人們都說這是他們夫妻二人行孝的好報。這是六月二十二日發生的事。
康熙三十四年,山西平陽大地震,死了的人數佔十分之七八。整個城市內外都成了廢墟,僅剩下的一間屋,原來是某孝子的家。茫茫大劫中,惟獨孝子的後代安然無恙,誰說老天爺不分青紅皂白呢?
相關內容: 聊齋誌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