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人盡可夫”背後有什麼典故嗎?主人公祭氏最後的結局如何?

成語“人盡可夫”背後有什麼典故嗎?主人公祭氏最後的結局如何?

成語“人盡可夫”背後有什麼典故嗎?主人公祭氏最後的結局如何?

成語大全

成語「人盡可夫」。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大家都知道在男性主導的社會裡,「人盡可夫」對女人來說不是一句好話。辭海說「人盡可夫」是指不守貞操的女子,其實這句成語原本不是這個意思。

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攻破了周王朝的首都鎬京,荒淫無道的周幽王被殺,殘存的大臣們奉著太子宜臼東逃到雒邑(洛陽),而後宜臼即位為平王,定都雒邑,歷史以這年將周王朝劃分為西周與東周。東周初期,隨著平王東遷的鄭氏一族,經過武公掘突、莊公寤生兩代七十年的經營成為春秋初期的強國。但是在莊公死後,由於四子爭位國力嚴重內耗,鄭國從此沒落淪為小國,經常不得不「朝秦暮楚」。

「朝秦暮楚」這個成語原本是形容鄭國夾在秦、楚兩大國之間,被秦攻打就向秦國朝貢,被楚攻打就向楚國朝貢的窘態。然而後來也和「人盡可夫」一樣變成對女性性工作者的形容。然而私下仔細想想,如果不要顧忌男性社會假道學的撻伐,其實女人如果能「人盡可夫」和「朝秦暮楚」,那豈不是幸福的人生嗎?這種女人在男性社會裡會讓眾人指指點點,然而私下裡很多男人卻想勾搭她,或被她勾搭。

「人盡可夫」的典故發生在鄭莊公死後,太子姬忽即位為昭公。昭公當年曾領兵助齊抗戎,事後齊候厘公(僖公)欲以女兒文姜婚配予他,昭公明知文姜與胞兄齊世子薑諸兒有私情於是拒絕,但他沒明言,他講出了一句後來也成為成語的名言「齊大非偶」。昭公後來娶陳女為妻。然而因為他不娶齊文姜為妻,失去強大齊國當靠山。即位當年的九月,他的二弟姬突在母族宋莊公的支持下發動政變奪位。姬忽敗逃衛國,姬突即位為鄭厲公。

莊公死時鄭國掌權的大夫叫祭仲,宋莊公利用祭仲到宋國報聘時,武力挾持祭仲與姬突盟誓支持他奪位,宋莊公還派宋國主要家族,也是姬突的岳家雍氏家族的成員雍糾和姬突和祭仲一起回鄭國。雍糾的功能是作為姬突的班底牽制祭仲,也作為宋國在鄭國的代理人以保障宋國的利益。宋莊公還要祭仲把女兒嫁給雍糾,讓姬突、祭仲、雍糾三人結成利益共同體。

公元前六九七年,鄭厲公姬突在位的第四年,厲公因為不滿祭仲把持國政,與雍糾密謀除掉祭仲。雍糾回家後,妻子祭氏察覺他神色有異,笨男人被妻子套出話來。祭氏回娘家問她母親說:「父與夫,二者孰親?」其母答:「皆親。」又問:「二者親情孰甚?」其母曰:「父甚於夫。」祭氏問:「何也?」其母答:「未嫁之女,人盡可夫,夫無定而父有定;已嫁之女,有再嫁而無再生。夫合於人,而父合於天。夫安得比於父哉!」祭仲妻這番話擲地有聲,說的頭頭是道。雍氏聽了母親的話也覺得有道理,就把丈夫和厲公的密謀告訴母親轉告祭仲,於是祭仲先下手為強幹掉雍糾,厲公也只好出奔蔡國。

「人盡可夫」這句成語由此而來,本來的意思是說:沒出嫁的女人可選擇任何男人來當她的丈夫,即使已嫁也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與變故而再嫁,任何男人還是都有可能成為她的丈夫。後世把「夫」當動詞用,把整句話當形容詞,指任何男人都可以和她發生性行為的女人,嚴格講只有失足女符合條件;但對與多個男子發生過性行為的婦女亦可如此形容。

祭氏和雍糾做了四年的夫妻,因為「父重於夫、人盡可夫」這句話出賣了丈夫雍糾,改變了鄭國的歷史,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其實主導整個事件的癥結不在祭仲夫人嘴巴裡講出的那番父重於夫的大道理。真相還是在於兩性間的性關係,如果雍糾在那方面能讓祭氏滿意,祭氏會服服貼貼的向著自己的男人。俗話說「女心外向」,對女人來說,男人和父親之間,正確的選擇永遠是要和她共度一生,可以讓她不時極樂升天的男人。只因雍糾無力滿足祭氏,於是他雖然盡力巴結討好妻子,卻在妻子心目中成了可有可無的男人,被老婆出賣而身死異鄉。

祭仲在厲公出奔後,迎昭公姬忽復位。但兩年後姬忽被次席大臣高彌渠趁祭仲不在國內時給弒了,另立老三姬亹。又隔兩年,姬亹到齊國會盟被齊襄公殺了,祭仲再立老四姬嬰繼位。姬嬰在位十四年,厲公姬突在齊國的支持下打回鄭國殺了姬嬰復位,又做了七年的鄭侯。他在外流亡十三年吃了不少苦,嘗盡冷暖,復位後他自然會算一下老帳。這時祭仲已在兩年前死了,然而從此祭氏家族在鄭國政壇消失,歷史沒交待「人盡可夫」的祭氏最後的結局如何。

相關內容: 背後有什麼典故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