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濟寧鄒城)人。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孟子》是「四書」中內容最多的一本,千百年來,學者必讀。其中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富貴不能淫》和《寡人之於國也》等被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書中擁有很多名言警句,出自《孟子》的成語很多,這裡選了12個成語,並加以解釋。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1.不言而喻
解釋:喻,瞭解,明白。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淺顯。
出處:《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點評:成語在流傳過程中其意思實在是變遷得太大了,如果不去閱讀原文及其上下文,很多時候失真太多。「不言而喻」這個成語流傳的意思完全損失掉了孟子身上的能量。孟子原來的意思是:仁義禮智充斥於內心,不需經過言語,自然而然在四肢上呈現出來,這是有內而外流露和生發過程。
2.杯水車薪
解釋: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
出處:《孟子·告子上》「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點評:水本來是可以克制火的,但是有一個量的問題,一杯水的量當然不能澆滅一車著火的柴草,但是不能因此否定水克火的特性。孟子說「仁者無敵」,為什麼仁者不能敵不仁者,也有一個量的問題。
3.不為已甚
解釋:已甚,過分。不做得太過分。多用於勸誡別人對人的責備或處罰應當適可而止。
出處:《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
點評:孔子講究中道、中和之道、中庸之道,即不過分,也無不足。好就說是好,壞就批評,並且分寸恰當。
4.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解釋:不孝順父母的事情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子孫為最不孝。
出處:《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點評:不孝有三,是哪三不孝呢?不能事親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是三不孝。無後為大是指沒有後德不能被後人是所尊重學習和傚法。
「無後為大」,字面之意,以及世人普遍的理解是「沒有子孫是最不孝之事」,讀《孟子》原文,這不符合孟子原意。
5.獨善其身
解釋:獨,唯獨;善,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現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出處:《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點評:獨善其身、明哲保身,古時其實都是褒義詞,發展到今天似乎變成了貶義詞。身尚不能保全,身都沒有了,還談什麼其它?
6.出類拔萃
解釋: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點評:孟子用出類拔萃來形容孔子,並且是前無古人地出類拔萃。子貢評價孔子:「仲尼如日月,不可毀」。朱熹評價孔子:「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7.出爾反爾
解釋:爾,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現指人的言行反覆無常,前後自相矛盾。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點評:孟子的願意是說你有怎樣的行為,就會有什麼後果,講的是因果報應的問題。現在的意思演變成了之一個人反覆無常,言而無信。
8.反求諸己
解釋:遇到挫折時切莫責怪他人,而應先反過來從自己身上找出問題的癥結,並努力加以改正。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點評:孟子說:「射箭不中靶心,不埋怨勝於自己者,反過來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問題不在別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孔子也有類似的說法「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以及後來王陽明龍場悟道時說的話「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外者誤也」,其實差不多同一個意思。道理說出來簡單,真正要悟透,也許需要一輩子。
9.顧左右而言他
解釋:看著兩旁的人,說別的話。形容無話對答,有意避開本題,用別的話搪塞過去。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點評:孟子問齊宣王:「如果把妻子托付給朋友,自己出差幾個月,回來發現自己的妻子在挨餓受凍,怎麼辦?」齊王說:「跟他斷絕朋友關係。」孟子:「一位地方官員沒有管理好地方,怎麼辦?」齊王說:「炒掉他。」孟子層層遞進:「一位國君沒有治理好國家,怎麼辦?」齊王這次不回答孟子了,跟身旁左右的侍從扯開話題去了。
10.君子遠庖廚
解釋:君子把廚房擺在遠離自己的場所,凡有血氣的東西不親手去殺它們。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點評:這本是孟子勸誡齊宣王實行仁術,不要胡亂殺生害生,後來成為了某些男人不願意下廚的借口。
11.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解釋:和天下的人同憂同樂,孟子強調君王要與民同憂同樂。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點評: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孟子思想的傳承和發揚。
12.心悅誠服
解釋:悅,愉快,高興;誠,誠實。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指真心地服氣或服從。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點評:以武力讓他人懾服,他人並非真心服從,只不過是力量不足以反抗而已;以德行讓他人信服,他人才是心悅誠服。孟子是勸人行仁。
相關內容: 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