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赤膊上陣”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又有什麼故事呢?

成語“赤膊上陣”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又有什麼故事呢?

成語“赤膊上陣”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又有什麼故事呢?

成語大全

【原文解釋】原指不穿盔甲上陣作戰。形容作戰勇敢,全力以赴地進行戰鬥。也比喻不顧一切,猛打猛衝,或不講策略、毫無掩護地進行戰鬥。赤膊,不穿盔甲;陣,泛指戰場。

【妙語點撥】許褚當初率領眾人投奔曹操時,曹操見其雄毅容貌,稱讚其是自己的樊噲,即日任命他為都尉,引入宿衛。跟隨許褚投奔曹操的人都是一班不要命的俠客,號稱「虎士」。羅貫中這一段酣暢淋漓的打鬥場面描寫,充分體現出許褚的英勇及其對曹操這個主子的耿耿忠心。後人多說曹操是奸雄、國賊,試問:如此大奸大惡之人,緣何能得到當時那麼多英雄豪傑的誓死相隨?魏、蜀、吳就數他曹操猛將如雲,謀臣如雨,難道不該深思一下嗎?

【近義詞】赤手空拳、輕裝上陣

【反義詞】披堅執銳

【赤膊上陣典故出處】

出自《三國演義》:「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軍閥割據,互相攻伐。割據涼州的軍閥馬騰,被曹操殺掉。馬騰的兒子馬超為報父仇,與西涼太守韓遂聯合起來,出動數十萬大軍進攻曹操。雙方在渭口一帶對陣。

第二天,兩軍出營布成陣勢。馬超挺槍縱馬,與曹操的猛將許褚大戰。兩人戰了一百多回合,不分勝敗。因為戰馬疲憊不支,於是各回軍中,換了匹馬,又出陣前戰了一百多回合,仍然沒有分出勝負。「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許褚殺得性起,拍馬回陣,卸下盔甲,露出突出的筋肉,赤著胳膊,提刀上馬,來與馬超決戰。雙方官兵大為震驚。

兩人又鬥了三十餘回合,許褚奮力舉刀向馬超砍去,馬超閃過,揮槍向許褚心窩刺來。許褚扔下手中刀,用力夾住馬超的槍,於是兩人在馬身上奪槍。許褚力大,卡嚓一聲,扭斷槍桿,兩人各拿半截,在馬上亂打。接著兩軍混戰,曹軍損失大半,退回寨中堅守不出。

馬超見此情景,只好退回渭口,對韓遂說:「我看在惡戰當中,再也沒有比許褚不要命的了。他真是個『虎癡』啊!」

相關內容: 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