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過自新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孝文本紀》:「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復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
漢·司馬遷《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詐稱病不朝;於古法當誅;文帝弗忍;因賜幾杖;德至厚;當改過自新。」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子能改過自新,棄越歸吳,寡人必當重用。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道元百拜乞命,願從今改過自新。
【改過自新故事】
漢朝初期,有位非常著名的醫學家,名叫淳於意。因為他曾經當過主掌齊國國家倉庫的太倉長,所以人們尊稱他為「倉公」。
淳於意年輕時就喜好醫術。他拜一個名叫公孫光的醫生為師,虛心求教。後來,他又向公孫光異父同母的兄弟公乘陽慶學醫。公乘陽慶讓淳於意把以前學的醫方全部拋開,然後把自己掌管的秘方全給了他,並傳授他古代的脈書,以及各種診病的方法。
淳於意學了兩年後,為人治病,常常是藥到病癒,因此很快成為名醫。但他喜歡到處遊歷,一些權貴派人請他去當侍醫,他怕行動收到束縛,一一予以拒絕。為此,還曾隱藏行蹤,時常遷移戶籍,甚至不置家產。這樣,就難免得罪權貴。他在當太倉長的時候,有人告發了他。
公元前167年,淳於意被判肉刑(一種在臉上刺字、割鼻或砍足等的酷刑)。按照規定,他要被送到京都長安去受刑。
經受肉刑是一種極為痛苦的凌辱。臨行時,淳於意的五個女兒嚎啕大哭。在這種難受的境遇下,淳於意怒罵道:「可惜我生女不生男,急難臨頭,沒有一個人能幫助我!」
年紀最小的女兒緹縈聽了父親的話,既悲痛又不服。她認為女孩子也能像男孩子一樣,為父親解救苦難。於是,她依然跟隨父親一起進京。
到長安後,緹縈向朝廷上書說:「我父親在齊國當太倉長的時候,百姓都稱讚他廉潔公正。現在犯了法要受刑罰,我心裡非常悲痛。人被處死了不能再生,受刑復原後也不能再復原。即使想改正錯誤、重新做人,也無路可行,不能如願。我情願自己投入官府做奴婢,來贖父親的罪,使父親能有改正錯誤、重新做人的機會。」
緹縈的上書情真意切,悲辛感人。漢文帝看了她的上書後,被她孝敬父親並且自願替父受罰的精神所感動,終於下詔免除淳於意的罪,並在這一年廢除了肉刑。
緹縈這一非常的行動,不僅使淳於意免除受刑,而且使他得以重操醫業,潛心研究醫學,成為一代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