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竅不通”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語“一竅不通”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語“一竅不通”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語大全

【一竅不通意思】

《後漢書·張綱傳》:「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釋義:

竅:洞,指心竅。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

【一竅不通故事】

商朝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殘暴的國王叫做紂王,紂王非常喜愛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樂,根本不管國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過得好不好!他還聽信妲己的話,殺了很多忠臣和無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紂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氣地勸紂王說:「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裡面,不可以亂殺忠臣和無辜的老百姓,你應該要振作起來,替國家和老百姓做點有用的事情呀!」妲己知道以後,心裡很不高興:「這個比干真多管閒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來,我一定要好好教訓他!」

妲己就跑去對紂王說:「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個忠臣的話,你為什麼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開,把他的心肝拿出來獻給您呢!」紂王聽了妲己的話後,說:「對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獻給我呀!妲己真是聰明呀!」紂王立刻下令賜比干剖胸而死。

後來,這件事被記在《呂氏春秋》這本書中,原文是:「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幹不死矣。』」高誘註:「紂性不仁,心不通,安於為惡,殺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幹不見殺也。」意思是說,如果紂王的心通了一竅,就不會做出糊塗事把比干殺了!後來,人們就從這句話中引申出成語「一竅不通」。——《呂氏春秋·過理》

相關內容: 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