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中,關於宋江的評價是有很大的分歧的,是褒貶不一的,有的人覺得宋江是一個英雄,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下面和本站小編一起走進瞭解。
宋江足不出鄆城,結果天下聞名,眾好漢無不納頭便拜,無論晁蓋做了什麼,他的聲望都不能與宋江分庭抗禮,這裡面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作者的安排,是故事情節的發展需要。但是,也有宋江自身的一些原因使然。
宋江只不過是小縣城的小吏,為什麼那麼多人認識他並崇拜他?
雖然宋江的確有主角光環,但是不能否認宋江的政治手腕。之前宋江路過梁山時,還不肯落草,因為他還沒有到絕路。這次被判謀反,斬立決,宋江至此,在大宋王朝裡已經沒了立足之地,上梁山成了他唯一的出路。意識到這點以後,宋江幾乎毫不遲疑地為自己在梁山的政治地位開始謀劃。就在當晚的穆家莊裡,宋江拜謝大家的救命之恩,卻隻字不提晁蓋:
宋江起身與眾人道:「小人宋江,若無眾好漢相救時,和戴阮長皆死於非命。今日之恩,深於滄海,如何報答得眾位!只恨黃文炳那,搜根剔齒,幾番唆毒要害我們,這冤讎如何不報!怎地啟請眾位好漢,再作個天大人情,去打了無為軍,殺得黃文炳那,也與宋江消了這口無窮之恨,那時回去,如何?」
可見,宋江已經開始弱化晁蓋的影響力,領導力了。當時,穆家莊內的主力部隊當然是晁蓋帶來的百十來號人,但要與官軍直接對抗,取無為軍殺黃文炳,這麼大的事,宋江居然根本不徵求晁蓋的意見,直接跟大伙說話。宋江的意思其實就是,你們大伙才是我宋江的救命恩人,晁蓋只是其中之一,並不是帶頭的。
這個局面下,晁蓋是異常尷尬的,宋江跳過他直接徵求大伙的意見,晁蓋必須說話,萬一花榮,李逵之流在晁蓋之前表態同意,晁蓋就更不好反對了,而且你宋江要報仇,要跟官府結更大的仇,用的還是我晁蓋的本錢,晁蓋再不說話,他以後都不用說了:
晁蓋道:「我們眾人偷營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得?似此奸賊已有堤備,不若且回山寨去,聚起大隊人馬,一發和學究,公孫二先生並林沖,秦明,都來報讎,也未為晚。」宋江道:「若是回山去了,再不能彀得來:一者山遙路遠;二乃江州必然申開明文,各處謹守,不要癡想。只是趁這個機會,便好下手不要等他做了準備。」
晁蓋用商量的口吻,而沒有直接下令,宋江就差直接罵晁蓋傻瓜了。兩個人的初次交鋒,晁蓋完敗,確切地說,晁蓋以後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了。隨後:
花榮道:「哥哥見得是。雖然如此,只是無人識得路逕,不知他地理如何。先得個人去那裡城中探聽虛實,也要看無為軍出沒的路徑去處,就要認黃文炳那賊的住處了,然後方好下手。」薛永便起身說道:「小弟多在江湖上行,此處無軍最熟。我去探聽一遭,如何?」
於是智取無為軍就定了下來。如果晁蓋第二天裝病,然後就讓劉唐、三阮張羅著回梁山,這步棋宋江就不好應對了:如果他堅持留下來,那也沒問題,其實誰願意跟宋江留下來都沒問題,只是宋江如果堅持這麼做,他取了無為軍之後,是沒臉上梁山的,只能在附近找個山頭落下:政治鬥爭是非常殘酷的,是不適合晁蓋這樣的老好人的。
宋江之所以不顧晁蓋的反對,非常冒險的決定打無為軍,這裡有弱化晁蓋救命之恩的考量。到最後,大家記住的是宋江手刃黃文炳,自報自仇,而晁蓋千里奔襲劫法場就被無限地弱化了。劫法場的結果是逃跑,而殺黃文炳是勝利,只要宋江原地報仇成功,大家就會忘記是晁蓋劫法場——人們只願意記住勝利,誰會覺得逃跑是成功呢?
而且就算最後打無為軍失敗,倒霉的也是晁蓋,所以宋江這個連消帶打實在是高明。
最後,儘管宋江並沒有真的謀害晁蓋,但是他倆的交鋒從一見面就有了,而且宋江通過謀劃,節節勝利,這裡面有不少的關鍵,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相關內容: 宋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