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勝為什麼不征方臘
1 情節需要
若公孫勝去,梁山不會有那麼大損失,無法解釋梁山好漢敗亡星散的原因。
公孫勝隨隊參加征討大遼、田虎、王慶的戰役,但沒有參加征方臘一役。因為他的師傅羅真人敏銳的意識到出征方臘困難重重,為不讓徒弟公孫勝冒險,故執意將其留在身邊。半仙羅真人送給宋江的八句法語中,後四句是這麼寫的:始逢冬暮,鴻雁分飛;吳頭楚尾,官祿同歸。「始逢冬暮」暗指方臘;「鴻雁分飛」暗指梁山兄弟生死離別;「吳頭楚尾」指宋江自吳地(江州)造反,而最終死於楚州;「官祿同歸」可能是指梁山兄弟雖生死離別,但總算都得到了朝廷封賞。羅真人已知征方臘前途凶險之極,自然不會讓愛徒去冒險。
梁山所經歷的大大小小數十次戰鬥,基本都是完勝,而戰鬥過程也非常簡單,好比虎狼之師遇到了柔弱的綿羊,利爪所指,無地不克。唯獨在征方臘這一場中損失慘重,彷彿這裡成了梁山好漢的墓場。
一個英雄離開,也正應了那句箴言,去時三十六,回來十八雙。同樣的在楊家將中的箴言,七郎去,六郎回。開始以為七個回來六個,也算可以,殊不知最後只有一個楊六郎回來。
受了招安後,一共經歷了四次戰役。分別是征遼、征田虎、征王慶、征方臘。簡本只有征方臘,有點倉促。前面三次戰役雖則也是困難重重,遇到諸多磨難,基本一場戰役結束,馬上就要開始下一場,可以說是將難安寢,馬不停蹄,根本無喘息之機會。這也是亂世之中英雄的使命。
第一個脫離梁山集團
然而,征方臘前夕,公孫勝以「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為由,毅然脫離梁山集團。與上一次脫離組織不同,公孫勝本次離隊不存在任何炒作與玄虛,是毅然決然地離開,他成了第一個脫離梁山集團的人。
在其他好漢還在為事業打拼的時候,公孫勝為什麼選擇了離開呢?
公孫勝是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自幼聰慧,拜入道門,學習了很多神奇的本領,雖然不是第一批加入梁山的人,但是在梁山他卻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物,有著一般人沒有的本事。公孫勝在梁山擔任機密軍師,和吳用相輔相成,幫助宋江打了很多的勝戰。
公孫勝是梁山在奇門之術中唯一的依靠,很多關於奇門之術的戰鬥,都要靠公孫勝來打。公孫勝先後兩次離開梁山,第一次是回家照顧母親,第二次卻是真正地離開了。公孫勝淡泊名利,對於建功立業沒有太大的渴望,招安之後不久就回到家鄉,潛心修行。
那公孫勝為什麼不去呢?
第一,公孫勝梁山四哥的地位已被架空,他自認為已沒有繼續留下的必要;
第二,宋江的政治路線與公孫勝的革命理想相差太大;
第三,征遼成功,梁山集團威望達到頂峰,正處在鼎盛期,公孫勝此時隱退正是時機;
第四,羅真人敏銳的意識到出征方臘困難重重,為不讓徒弟公孫勝冒險,故執意將其留在身邊。
公孫勝在梁山排名第四,屬於核心領導階層的人物。要上梁山時,羅真人給了公孫勝八個字"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遵照師傅囑咐,幫助宋江平定田虎、王慶,大破田虎部下術士喬道清。公孫勝是水滸裡道法最高的,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還可日行千里。但是在打方臘之前和宋江辭別了,還拉走了道法第二高的喬道清。只留給了宋江一個水平一般的混世魔王樊瑞。
後記
後面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宋江打方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打到最後,所帶來的將領十去其七。假若公孫勝等人沒走,仍舊和宋江去打方臘,那麼宋江還會死那麼多人嗎?
因為少了一個馬蹄鐵,而少了一個騎兵,因為少了一個騎兵,而輸了那場戰役,因為輸了那場戰役,因而那個國家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