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勝,綽號入雲龍,道號一清,薊州人氏。他與晁蓋、吳用等七人結義,一同劫取生辰綱,後上梁山入伙。後離開梁山,回鄉探母,直到大破高唐州時方被戴宗請回。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四位,上應天閒星,擔任掌管機密軍師。征方臘前返回薊州,潛心修道。
《水滸傳》中的公孫勝是個牛鼻子老道,他通曉陰陽八卦、識五行運轉、觀天象、降妖邪。他的師父羅真人是位神通三界、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載的世外高人。公孫勝抱負遠大、志在千里。他學到一身本領後,不甘心在深山古剎中埋沒此生,想在塵世中建功立業,因此夥同晁天王等七人智取生辰綱,劫富濟貧。
公孫勝的的離開幾乎是必然的,因為他歷史上曾經選擇主動脫離組織,歷史問題沒有交待清楚,此時組織上對他是否信任,這還是個大問題。不過我們今天要談的不是公孫勝離不離開的問題,而是公孫勝為何是第一個離開的問題。
公孫勝是老資格的梁山元老,歷經晁蓋、宋江兩朝不倒,非但不倒,而且還一直位列梁山革命集團領導核心層,最終在宋江自甘墮落為朝廷走狗、以眾兄弟的鮮血染紅自己的頂子時飄然出走。公孫勝是梁山的政壇長青樹,最終全身而退,肯定有其獨到之處。
我一直認為公孫勝是革命理想主義者。他並不好財,晁蓋、宋江及眾將多次送他金銀都推之不受,他參與劫生辰綱,是為了獲得革命的啟動資金,而不是李逵般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他第一次離開梁山,就是在宋江上山之後。那次出走事件,我認為是他已經看出了宋江不是個好鳥,與自己的革命理想有所分歧,於是借探母之機返回二仙山跟隨羅仙人繼續深造。
但是即使公孫勝在看清了宋江的為人之後,對於自己昔日的戰友們還是放心不下,在打高唐州時再度出山,顯示了其對革命戰友的同情心理。
除此之外,也很有理由懷疑「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這把戲就是他一手操作的,畢竟他是這49名道士之中的一員,很難想像沒有他這樣的一個被神化了的人物,宋江怎麼能如此完美的泡製這一子虛烏有的事件。
也就是說,公孫勝同學長期從事梁山的領導工作,對於宋江的一些裝神弄鬼的東西很是瞭解的,像那些什麼九天玄女之類的事件,瞞別的粗人可以,瞞他這個半仙可不行。
在北宋特別是徽宗時期,道教是第一大宗教,群眾基礎深厚,公孫勝利用其道士的身份,在神化宋江,包括神化這一百零八人是上應天宿方面,是比較不受懷疑的,這對於凝聚眾多有著封建迷信思想的老粗們是很有作用的。
上面說過了,公孫勝同學是有著革命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的牛人,其個人能力也超強,宋江和他的關係,肯定是互相利用、互相防範的作用。
公孫勝雖然與吳用並列梁山上的執掌機密軍師,但吳用早已倒向宋江,而公孫勝同學一直與宋江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這從領導核心宋江的角度上來看,這就很令人生厭了。
厭煩是厭煩,但是宋江是拿他沒辦法的。一則公孫勝的實力在那擺著,暗算不起作用,二則公孫勝是革命元老,說話還是算用的,所以當公孫勝看不慣宋江而選擇主動離開的時候,宋江也裝模作樣挽留一番,實際上兩個人都心知肚明,只是大家沒有明著反目。
所以說公孫勝第一個離開宋江,是他最先看清楚了宋江的本質,反正遼國也破了,自己仁至義盡,所謂道不同不足以與謀。所以,聰明人一定要學會激流勇退。然而,激流勇退說說容易,做到卻難,公孫勝同學因為是有特殊身份的牛人,所以他做到了。
實際上歷史上像這樣一直處於政治權力核心而又能全身而退的人物還是如鳳毛麟角般的稀少的。因此,宋江受招安後公孫勝回薊州出家。淮西平定後,遵師命辭別眾兄弟,功成身退,回家奉母,修習道術。
如見首不見尾的入雲神龍,從此隱居在山林泉石之中。隱居時以每日作詩飲酒為樂最後享年82歲。公孫勝淡泊名利,正因為他的性格讓他選擇閒雲野鶴的生活,他無疑是梁山好漢中最幸福的人物之一。
關於公孫勝的人物評價
余象斗:1 公孫勝一見李逵、戴宗,便有思見公明之心,奈師、母之情難拋,故以推之,此實情也。2 觀公孫勝二人懇告羅真人,此尊師之禮當如此也。
金聖歎:1 公孫勝便是中上人物,備員而已。2 古有諸葛借風,不如公孫借風之更奇也。
王望如:1 劉唐、公孫勝,不曰不義之財取之何益,而曰不義之財取之何礙。得無以強官劫民,強盜劫官,其報應果相當耶?2 公孫勝破高廉劫寨之法,妙在一聲霹靂,掩襲三百神兵。
陳忱:公孫勝學道人也,何以首啟劫生辰綱之謀,與劉唐一轍?稟於師,稟於母,而後出耶?戴宗、李逵來請破高唐州,必要稟於師稟於母而後出,致驚倒老母,斧劈真人,豈晚年進德耶?
相關內容: 公孫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