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勝何許人也,談起公孫勝,便一定會在他的前面加上水滸兩個字,如果沒有這個特定的背景,單看公孫勝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和價值。水滸公孫勝,歷史上並沒有這個人,而是水滸作者所杜撰出來的人物。公孫勝,複姓公孫,單名一個勝字,外人又稱呼他為公孫一清,生於北宋時代。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公孫勝本來就是一個河北人,從小好武,喜愛舞刀弄槍,因機遇不凡,拜入得高人紫虛羅真人為師傅,並盡得其師的真傳,在當時也算的上是一號響噹噹的人物。他加入水滸完全是無心插柳之舉,當時政治黑暗,百姓生活十分艱辛,其中一個貪官美其名曰為父祝壽,但私下卻借此為名大肆欺壓百姓。公孫勝看不過眼,便與晁蓋商量共同對策,後又集結了有名之士共同截走了這筆不義之財,並且因此認識了其他的六位義士,為後期的上梁山埋下了伏筆。此案一發,朝廷被派專人來查破此案,其中一人被逮捕,實在是熬不過朝廷的酷刑,最終被逼向事件的前因後果全盤托出,被迫無奈,公孫勝同吳用等人一起被逼上了梁山,開始了他人生的命定之旅。公孫勝上梁山後,經過幾番的與朝廷交鋒,深得大統領宋江之信任,在一百零八個好漢中,居然位列第四名,實乃難能可貴。後期,梁山被朝廷收編,公孫勝便沒有隨之歸附朝廷,也就輕鬆的揮揮衣袖,回到他最初之地,去當一個閒雲野鶴了。
公孫勝據書中記載長著一雙杏眼,杏眼就是眼睛像杏仁,比丹鳳眼這類細長的眼睛要寬一些,多為內雙或者外雙,不是小眼睛單眼皮的男人。公孫勝留著很長的鬍鬚,鬍鬚長在臉上,稱為絡腮鬍,下巴上也有鬍子,古代男子都留有鬍子,沒有鬍子的男子只有孩童或者太監,這兩種人被認為不成熟或不陰不陽。他的眉毛也很粗,毛髮茂密的男子被認為很有男子氣概,一般能成大事,他在梁山英雄裡排名第四,可見他的能力是非常出眾的。公孫勝身高有八尺,八尺在宋朝是兩米多,身高就是一米九以上,將近兩米。他的個子在今天看來也是很高。公孫勝是道士,他的頭髮不像普通人一樣高高束起,用布或者是帽子包裹起,他的頭髮是披散開的,只把頭頂中央的頭髮束起,束頭髮的是一個黃色的蓮花形狀的髮箍,蓮花是道家喜愛的聖潔之物,這也是他身份的象徵。公孫勝是修道之人,他是道家弟子,身上穿的衣服就是一件黑色和灰色拼接的麻布衣,裡面是白色的裡衣,袍子很長很寬大,腳上穿的是麻鞋,一副仙風道骨的感覺。他加入宋江的隊伍後,他的裝扮有所變化,裡衣是黃色的袍子,外面是黑色紅邊披風,身上繡的是道家的圖案。公孫勝不慕名利,對功名利祿沒有興趣,喜愛閒雲野鶴的生活,這也是梁山好漢中能夠得到好結局的原因。
水滸傳中有一百零八名好漢,在被朝廷收編之後,每個人的結局各不相同。宋江被皇帝毒死,此乃結局最為可歎之人,其他諸人大多是戰死,也有些是病死,還有些被收編為官為吏,繼續為新朝廷效力,也有些自殺於宋江墓前,誓死不降。公孫勝的特殊在於,他跳脫出這種種結局,開創了一個新的結局,便是抽身而去,歸於山田,做一名無牽無掛的隱士,繼續著他的道家之路,這裡不得不提出公孫勝的聰明與明智。那為何公孫勝在如此亂世之中,還能擁有一個這麼不錯的結局呢?
首先,這是與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的。公孫勝本是不願意出世,參與到大爭之中的,在他的心裡,信奉的是道家之說,追究的是無為而治。他是真正的道士,可以做到心無旁騖,意隨心生,當初宋江為了逼迫他,甚至以其母為要挾,但公孫勝居然不為所動,從這點上,便能很清晰的看出此人的性格,是不為外物所困的。其次,公孫勝的歸去時機的選擇很好,這裡不得不再次提起公孫勝之師父,羅真人。羅真人在公孫勝輔佐宋朝皇帝打敗遼軍之後,奉勸他趕快趁此時機向皇帝提出歸隱,也許還能獲得一線生機,不然將會得到慘烈的下場結局。公孫勝本無功名之心,不貪戀權勢,再加之他十分尊敬他的師父,便依照師父的建議,徹底隱退。小說中對他的結局描述,侍奉其母歸隱於山林,終老一生。
公孫勝是小說《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因為從小就開始學習練武,所以他的武藝很高,而且他出身道家,師父是二仙山羅真人,會很多高深的法術,能夠呼風喚雨,有很大的本領。後世對公孫勝的評價大多還是不錯的。有人評價公孫勝是一個非常有正義感的人,這從他聯合晁蓋一起劫取生辰綱就能看出來,所謂的生辰綱其實就是梁中書給他岳父送的十萬貫金銀珠寶,而這些都是他們從百姓手中搜刮來的,所以公孫勝才會想要劫走這筆錢,也是因為這件事他才上的梁山,上梁山之後,他的地位在宋江、盧俊義和吳用三人的下面,排名第四,雖說排名是在吳用的後面,但其實是和他一起做的梁山軍師,而吳用的本事大多數人都是知道的,他最大的優點就是他的聰明才智,而公孫勝既然可以和他並稱,這也就說明公孫勝的智商也是很高的,在梁山呆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就提出要回家看望母親,從這方面來看他還是一個孝子。
在宋江同意朝廷的招安之後,公孫勝原本打算不再管梁山上的事了,但是因為宋江等人的挽留,看在兄弟情分上,公孫勝才答應幫忙征戰,說明他很重情義,另外,公孫勝不貪戀權勢,在幫宋江等人平定了淮西,一夥人開始往京城走的時候,公孫勝並沒有跟著宋江一起去見皇帝要什麼封賞,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選擇跟著師父繼續學習道法,好好照顧母親來過完自己的一生。
相關內容: 公孫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