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晉代以後,唐代在書法藝術的發展歷史上出現了另一個高峰。唐代建國以來,政治和經濟的發展空前強大,文化藝術的交流也更加廣泛,使得書法藝術也更加受人歡迎,也出現了很多影響深遠的書法家。張旭也正是從唐代開始出現,並最終成為了一代書法藝術名家。
張旭像
張旭生於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此時正是唐代空前繁榮的盛唐時期,這一時期的經濟文化發展已經有了新的變化和方向。各家的書法風格已經真正擺脫了王家派系的綁縛,形成了他們自己獨有的筆法風格,他們在篆書、行書、草書、楷書等方面的成就極為之高,讓後世書法家都有借鑒和瞻仰。就連唐皇帝也是書法名家,唐玄宗李隆基通曉騎射,善於書法,他的行書和隸書筆法等成就也是相當的高,傳世的作品也有很多,如碑刻《紀泰山銘》等。
草書在唐代的發展極為鼎盛,以張旭和懷素等為首的草書書法家將草書的發展推上了一個巔峰。唐代統領天下共約有二百九十年的時間,而張旭正是生活在唐代中期,有著良好的政治經濟環境和文化交流環境,使得他有著絕佳的環境進行書法創作和藝術交流。張旭生於唐代的吳郡,也就是現如今的中國江蘇省蘇州市。他年輕時曾做過縣尉,當時他寫的文字已經被人們所稱讚,就連告狀的老人也都稱讚他的字寫得其妙珍貴,可以加封珍藏起來。所以後來他就越加勤奮練習,筆法精進,功力倍長。後來他還陞官做到了長史。
張旭的草書作品在唐代被奉為至寶,所有人都希望得到他的一紙筆墨珍藏起來,可見他的草書筆法的高深境界,他也因此被人稱為「草聖」。
桃花溪 張旭
張旭是盛唐時期的書法家,他在草書書法藝術上的造詣非常高,張旭有很多傳世的草書藝術作品,但隨著時代變遷,留存於後世的已經寥寥無幾。張旭在楷書上的筆法也是非常深厚和精妙,也因為他在楷書上所下的功夫,成就了他在草書筆法上的獨特風格。另外,張旭在詩作方面的成就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比的,他寫的詩多為七言絕句詩,大部分都是在寫山水美景。代表作品有《山中留客》、《桃花溪》等。
《桃花溪》欣賞
張旭的詩現存於世的已經不多,僅僅只有六首,每首詩的內容都是寫自然風光、山川景色,意境幽遠,風格獨特。陶淵明曾寫過一段遊記,名叫《桃花源記》,寫的是一處景色優美、桃花盛開的別世漁村。而張旭的這首《桃花溪》,正是他藉著《桃花源記》所刻畫的幽深意境而創作出來的一首寫景絕句。
此詩寫到:「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意思是說隱約看見一座被野煙隔斷的長橋,便去問打漁的小船,挑花源的洞口,在這終日流不盡的溪流的哪一邊。張旭通過寫美景和與漁人的對話,表達了他自己嚮往世外桃源仙境的迫切追求。想當初陶淵明在無意間發現了武陵漁人所生活的桃花仙境,表現出他無限的驚異和嚮往之情,如此絕佳美景,世間難有。而這也正是張旭所要表達的心情和嚮往,世間不如意十之八九,想要實現人生理想難之又難,但若是有這樣隔世的佳境所在,每天寫書賦詩,耕田打魚,悠閒自在,這樣的生活也是很美好的。
雖然我們不清楚這裡所寫的桃花溪是否就是當時陶淵明找到的那條溪流,但是張旭所要表達的意境和追求卻是和陶淵明一樣的,雖然《桃花溪》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其中包含的悠遠意境和流露出的詩人情感卻是讓人回味無窮的,不禁讓人陷入無限的遐想之中。
張旭代表作
張旭,唐開元年間人,年輕時曾做過官,後來仕途失意,便整日沉浸在酒海和書法藝術的海洋中,常常醉酒後瘋狂揮寫草書作品,是唐代草書筆法的集大成者,被人尊稱為「草聖」。那麼這位草聖張旭代表作有哪些呢?
張旭像
張旭將書法藝術特別是草書藝術發展和抬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開創了氣勢博大、意境恢宏的草書筆法。雖然張旭生前書法作品很多,但是傳世真跡卻沒有留下太多,主要是因為時代變遷,年代久遠,很多真跡都在改朝換代河歷史更迭的炮火中湮沒了。如今我們所能見到的、可供人們瞻仰的作品意境寥寥無幾,比較著名的遺作有《古詩四帖》、《肚痛帖》等。
《古詩四帖》在明代和清代都被宮廷收藏著,現在這幅作品被遼寧博物館收藏。千百年來,多少人都對這幅作品的作者耿耿於懷,有人認為它是謝靈運所作,也有人認為它是北宋時期才有的作品,後來一位叫楊仁凱的鑒藏家在期刊上發表文章,主張此幅作品乃是張旭的大作,後來便一直沿用此說法,所以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張旭的遺作,這也成了張旭代表作之一。
張旭的另一個遺作便是《肚痛帖》,該作品的真跡已經下落不明,此帖是在北宋時期由人摹刻在刻石上的,刻石高約四十厘米,寬約三十四厘米,現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裡。全帖僅有三十個字,寫的內容大概是張旭肚痛之時為自己診斷而寫作的。雖然只有寥寥數字,但是卻看得出張旭在寫作時的狂放狀態和意境,也表現出張旭在創作時的無拘無束的藝術狀態。
張旭代表作僅存於世的雖然很少,但是我們從其僅存的作品中還是能看到張旭在創作時的熱情和豪邁的氣度,同時也能看到他在草書筆法領域的功夫和追求。
張旭草書千字文
千字文,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是由梁朝周興嗣所編纂,由一千個漢字所組成的押韻文字。梁王武帝特命人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挑選了一千個漢字編纂而成的。總共是二百五十句四個字的字句。《千字文》直白易懂,方便人們記憶,而且被翻譯的版本眾多,成為對中國兒童影響深遠兒童讀物。
《千字文》欣賞
由於千字文的文字字字不同,而且四處流傳,因此受到各地書法家的喜愛,也成了他們練習書法藝術的範本之一。中國有名的書法家如褚遂良、懷素、文征明、張旭等,都有傳世著名的千字文書法作品。而其中最為有名的也是現存有石刻供人們觀賞的莫過於張旭的《斷千字文》。
如此出名的原因是因為張旭是用草書寫作的。張旭是唐代最為有名的草書書法家之一,有著「草聖」的稱號。所以他創作的千字文作品,狂放不羈,揮灑自如,變幻莫測。因而被後世稱為以《千字文》為名的佳作之一。《千字文》一貼是張旭在公元759年也就是唐乾元二年書寫創作的。到了宋代元豐年間,公元1080年,被人重新模刻印在了刻石上邊。這些時刻現在殘存於世的僅有六塊而已,石塊的長寬有所不等,約在三十三到一百二十厘米之間,而每一塊刻石上的字數也都多少不一,加起來有兩百多字左右。這些石刻現在都封藏在西安的碑林博物館裡。
2008年1月份,一家名為黃山書社的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書法篆刻圖書,名叫《張旭草書千字文》,裡面的主要內容就是張旭的草書《千字文》。
懷素和張旭讀書法特點
懷素和張旭都是歷史上著名的草書大家。他們雖然都是草書大家,但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懷素書法
先瞭解一下他們的不同之處,懷素的草書即便給人一種隨意揮灑出來的感覺,但他的字體中還帶有一絲細膩,給人一種溫暖的文人情懷,在他的筆下沒有那種草書極致的粗獷,但懷素的筆法千變萬化卻總是一個模子,這可能和他的學習環境有關係,他在寺院練習書法,因此還是中規中矩一些。懷素帶給人的感覺是濃郁的內在的文人情懷在加上一點雄渾的氣勢。
再來瞭解一下張旭的草書寫法,張旭所寫的草書給人一種豪爽大氣的感覺,再加上他字體的粗壯,給人一種作畫的感覺,蟲魚鳥獸,喜怒哀樂,歌舞表演的場景都可以從他的字體中體現,可見他的字體是多麼奔放,無拘無束,酣暢淋漓。張旭的書法意境雄渾,超脫常人,他的書法跌宕起伏給人一種變幻莫測的感覺,時而低而展,時而翻轉不定,酣暢淋漓之勢讓人驚歎不已。張旭帶給人的感覺是天高任鳥飛的感覺,有多大的天地他就可以揮灑多大的情感。張旭被稱為曠世奇才,他的書法實為草書的極致。他們之間的共同之處便是下筆匆忙卻穩健,時而高昂,時而低沉,筆畫隨意並無規矩,給人一種灑脫,放蕩的情懷。如果想細看他們的每個字那真是有點困難,左看向個字,右看便像個動物似的,這便是所謂的草書。
相關內容: 張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