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現在社會相比古代來說,各種社會福利還是比較到位的,在加上養老金退休金這些,晚年生活一般都是比較輕鬆的,那麼古人又是如何養老的?
現在由於知識和文化的普及,可能很多人對老年人的尊重只是道德層面上的,而在落後的古代,在各種方面,往往都是年長的人更有經驗和閱歷。因為老年人往往是比較德高望重的,所以在古代的社會,養老尊老是一種風氣。所以和很多人想像中完全不同,各朝各代其實都有一套完整的養老制度。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種風氣在以孝治天下的漢朝更是如此。漢朝對官員的一條選拔標準就是「孝廉」。朝廷往往還會讓村鎮裡,比較有威望的老人擔任「三老」,讓他們維持傳統的地方習俗,和教化。除此之外,「王仗」制度還規定,七十歲的老人可以免除賦役,同時他的家人也可以種田免租,市賣免稅。而且對於高齡的孤寡老人,朝廷還會供應他們的生活。
為了防止一些空巢老人的出現,北魏時期甚至會放一些重刑犯回去養老,等贍養完成後,在繼續處罰。唐朝時期,家中有老人的,甚至子孫也不用服役,需要在家中照顧老人。
當然除了家庭養老外,其實古代也有「養老院」,而且早在南朝時期就出現了,最厲害的是古代的養老院還是完全免費的。凡事無法獨立生存的的老人,都可以住在養老院。當然這些都是官方的養老院,肯定沒法照顧到很多地方。因此後來還出現了民間自發的養老機構,朝廷自然鼓勵這種行為,經常會給予補助。
綜上所述,可以說,自古以來,孝一直都是一項良好的傳統美德,而今天的我們更應該發揚這種精神,多給予老人真正的關懷,而不是只是給他們金錢、物質,有的時候發自內心的關懷可能比黃金都要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