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本站小編,說起李清照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在五千年古代歷史中,儒家學說一直佔據統治地位,成為統治者治國平天下的恪守準則。儒家學說諸般都好,卻有一個重男輕女的缺陷,鼓吹「夫為妻綱」「女子無才便是德」等理論,使得女子的社會地位在古代被人為壓制貶低,淪為傳宗接代的工具。
不過,還是有一些勇敢的女子站了出來,以非凡的勇氣和才幹對這種陋習提出挑戰。比如唐朝的武則天敢於自立為帝,宋朝的太后劉娥、清朝太后慈禧,都成了手握天下大權的無冕之王,隋唐時期的平陽公主,南北朝時期的花木蘭還曾領兵打仗,對歷史進程產生過重要影響。
在文學創作領域,也出現了一些才華橫溢的女詩人和女詞人,她們憑借敏感細膩的感情觸覺,和深厚的文學功底,對人生和時事抒寫自己的獨特感悟,並寫出了很多傳誦千古的名篇佳作,與眾多男詩人、男詞人比起來,也是不遑多讓。
兩宋之交的女詞人李清照,就是古代女文學家之中的佼佼者。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生於北宋1084年,卒於南宋1155年。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兼官宦世家,父親李格非是北宋名臣,文采非凡,深得蘇東坡賞識,被譽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
李清照自幼受過良好教育,在家庭熏陶下,奠定了極為紮實的文字基礎功底。李清照一生經歷了北宋滅亡、金兵南下、南宋草創等重大歷史事件,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她的感情家庭生活也非常不幸,情投意合的夫君趙明誠不幸早逝,她再婚之後遇人不淑,感情飽受創傷。所有這一切不幸經歷,成為她詩文創作的源泉與動力,寫出了很多輝映千古的佳作,在宋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遺憾的是,網上近年流傳一種論調,說李清照有兩大惡習,好賭如命、嗜酒成性,這種形象與我們心目中那個溫婉賢淑、才思敏捷的女詞人形象,顯然相差甚遠。那麼李清照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是否真有這兩大惡習?
先說說李清照的嗜賭惡習的史料來源。這個說法源於李清照的一篇著作《打馬圖序》,文中提到:「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這句話從此讓她名聲掃地,戴上了賭徒的大帽子。
但細讀全文,即可看出,這篇文章通篇是在介紹與討論宋代流行的博弈遊戲,如打馬、長行、葉子、博塞、彈棋、打揭、大小、豬窩、族鬼、胡畫、數倉之類,純屬民間百姓休閒解悶的智力遊戲,很多遊戲與如今的象棋、圍棋高度相似,並無一字提到涉及錢財輸贏,這一點與賭徒有著本質區別。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連遭國破家亡的不幸,流寓江南,百無聊賴,為了消磨時光學會了很多民間智力遊戲,以此暫時忘卻諸多煩惱。況且當時李清照經濟狀況已經很不好,哪裡還有大把銀子去賭。因此這種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另一個嗜酒如命的惡習,也是牽強附會之言,這種說法來源於李清照的詞作,有一些提到飲酒醉酒的詞句,如「沉醉不知歸路」、「東籬把酒黃昏後」「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等等,以此認定她嗜酒如命。
實際上,醉與醉,都是古代詩詞創作中最為常見的意象表達方式,隨便翻開哪個大詩人的作品,都不乏醉與酒的相關內容,如李白、蘇東坡等人的作品中,提到酒與醉的內容可謂連篇累牘,這只是古代文人的創作習慣而已,並不是說他們就真的每天都喝得爛醉如泥酩酊大醉。因此這種說法也純屬無憑無據之言。
其實這件事的真相,就在於某些網絡寫手為了製造轟動效果吸引眼球騙取流量,故作驚人之語,不惜對古代名人肆意無中生有,牽強附會,讓易安居士九泉之下還要承擔如此惡名,令人一聲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