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認知病毒瘟疫第一人!吳又可生平有哪些貢獻?

中國認知病毒瘟疫第一人!吳又可生平有哪些貢獻?

中國認知病毒瘟疫第一人!吳又可生平有哪些貢獻?

國學小知識

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吳又可生平有哪些貢獻?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2013年,電影《大明劫》上映,耗資幾千萬,票房只有400多萬,豆瓣評分卻高達8分。電影的兩位主角,一位是「救國」的明末名將孫傳庭,一位是「救人」的明末名醫吳又可,他們因為戰亂和瘟疫聯手一起,又因為道不同終於走向陌路。

「王朝興衰,唯有醫道長存。」這是吳又可留給孫傳庭的話。

《大明劫》不是探索明朝滅亡原因的「陳詞」,也不是探討中醫是否偉大的「濫調」,這是一部向改革者致敬的電影,如果你看過,就一定不會忘了這兩位英雄在面對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選擇之時的蒼涼和無奈。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位偉大的醫學改革者——吳又可。

明亡於戰亂,亦亡於瘟疫

對明清時代瘟疫頗有研究的復旦大學歷史教授李玉尚曾經說過:「羅馬亡於瘧疾,埃及亡於血吸蟲病,中國也有金、明兩個朝代亡於鼠疫。」

中國從明末開始進入了一個小冰河期,歷史學家考證,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冷的時期。特殊的氣候讓明朝天災不斷,崇禎年間,華北、西北、長江中下游等地區旱災不斷,隨之而來的是大面積的蝗災。饑荒數年,人口銳減,流民遷徙。人畜死亡引起的瘟疫隨著流民帶到了其他地區,崇禎十四年夏季,「斗粟千錢,人相食,死亡塞道」,赤地千里,餓殍遍野,疫癘死者相枕籍的慘狀處處可見。

崇禎十五年,全國瘟疫蔓延「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僅存者。」而與此同時,李自成、張獻忠舉兵造反,國難、天災,枉死之人不計其數。

吳又可便是活躍在這個時期的名醫。

醫者仁心,瘟疫學鼻祖

吳又可,江蘇吳縣東山人。他自小學醫,瘟疫為他提供了大量磨煉的機會,讓他得以自學成才。和諸多奮鬥在前線的醫者一樣,吳又可在疫區不斷奔走,尋求治癒之法。他大膽推翻舊法,大聲疾呼:「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簡古書。」

吳又可非常注重實踐,當時的醫者多指望從古籍之中考證出克服瘟疫之法,而吳又可認為只有深入疫區,才能找到辦法戰勝瘟疫。他不僅僅和病人親密接觸,有的時候甚至去考證動物是否和瘟疫有關。他提出:「牛病而羊不病,雞病而鴨不病,人病而禽獸不病。究其所傷不同,因其氣各異也。」「種屬免疫」現代醫學之中是常識,但在當時要得出這樣的結論非常不容易,吳又可在鄉村四處尋訪,在牛棚、豬圈和雞捨之中長久逗留,只想要尋求一個科學的答案。

他潛心研究,著成《瘟疫論》,他認為瘟疫並非是六淫之邪侵略,而是因為「疬氣」所致。所謂疬氣,是指天地之間存在的一種「異氣」,用現代醫學的解釋,就是「病毒」。而且,吳又可確認,疬氣的傳播途徑就是經由人的口鼻進入人的體內。疬氣的盛行是和地區、氣候有著密切的關係的。而且吳又可還注意到,當傳染病在人類之中橫行之時,健康的人和患者接觸之後,要隔若干天才會顯現出這種疫病的爭創,所以他認為疫邪到發病是有一段間隔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潛伏期」。對於治療之法,吳又可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一種病只有一種藥治療,「邪自竅而入,未有不由竅而出」;「數日法日行之 」;「承氣本為逐邪而設。非專為結糞而設也」。

然而,吳又可的創新理論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甚至被後來醫學大家們視作「異類」。清代的中醫大師陳修園對《瘟疫論》如此評價:「創異說以欺人,切不可隨波逐流。」而多年之後,吳又可的觀點被現代醫學所證實。

時至今日,吳又可依舊是中醫和西醫都一致褒獎的醫學大師,他提倡的「癘氣說」突破了中醫的「六淫說」,他是具有西醫思維的中醫大師,他逝世後不久,顯微鏡問世,「癘氣說」與後來西醫之中的「微生物學」有相似之處,讓他從近代開始備受推崇。世界上最早提出傳染病學得的是意大利的醫學家吉羅拉摩·法蘭卡斯特羅(Girolamo Fracastoro, 1478-1553),第二位就應該是吳又可。

吳又可的治療理念蘊含著樸素的唯物論觀點,只歎他生不逢時,有創新的手法,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良好的研究條件。

醫學大家,死國之士

吳又可並非是傳統的儒醫,他的學說並沒有逢迎統治者的需求,他不認為瘟疫是「災變」是「應劫」,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更是無理可尋。吳又可衝破了當時醫者墨守成規的風氣,他是撬動儒學的改革者,是一位醫學的勇士,而他本身又是一個非常重氣節的國士。

清軍入關後開始頒布剃髮令,江南之地諸多有骨氣的文人因不願剃髮而被砍頭。當時吳又可隱居在蘇州,因為反對剃髮而死在滿清的屠刀之下。吳又可去世之後,她的妻子帶著孩子投水自盡。

在我們的心目之中,歷史劇應該是氣勢恢宏的,而吳又可的命運又是悲壯蒼涼的。治國和醫病也有相通之處。一場瘟疫的盛行,從一個人到一個村莊,氣候、飲食、居住條件……每一個細節都是關鍵;一個國家的滅亡,從君主到臣子,從中央到邊關,每一個細節都能看出端倪。

「黃帝內經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歷朝歷代,皆是始興終衰。其中道理,又可以為,皆是重馭世之術而輕經世之道。我朝積弊已久,非一味猛藥可以痊癒。」

吳又可的醫學理論在當時世界上都是領先的,可惜他的兒子和他一樣死在國難之中,他的理論無人繼承,此後200年,中國再也沒有出現過他這樣的醫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國學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