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緯國、安國、定國”是孫中山給起的一組名字
1989年11月11日,在台北舉行的孫中山誕辰124週年紀念會上,蔣緯國披露了一件鮮為人知的往事,他說,他、蔣經國、戴安國、金定國的名字都是孫中山給他們起的。並說,如今,蔣經國、戴安國都已去世,金定國杳無音訊。從童年起就結下的夥伴,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之後,現在只剩下他一人,流露出了深深的懷舊之情。
蔣經國、蔣緯國是蔣介石的兒子已為大家所熟知,戴安國是戴季陶的兒子,金定國是金誦盤的兒子。蔣介石、戴季陶、金誦盤都曾是孫中山看重的部下,北伐之初,北洋軍閥勢力方盛,孫中山希望他的部下精誠團結,推翻軍閥統治,共同完成革命大業。有一次,他召見蔣介石、戴季陶、金誦盤談話時,提出他們應該團結得像一家人一樣。戴季陶見孫中山情緒很好,就提出讓孫中山為他們的孩子重新起名,孫中山高興地答應了。幾天之後,孫中山告訴他們,孩子的名字想好了,他說:“我們這一輩人,舉義打天下,是為了建立共和國,那麼,孩子們應該是國字輩啦,建立共和制的目的,是求得天下大同,我看,四個孩子的名,就叫‘經緯安定’好了。”於是,蔣介石、戴季陶、金誦盤三人的四個孩子,按年齡排列,分別叫蔣經國、蔣緯國、戴安國、金定國了。
金誦盤出身名醫世家,金本人也是一代名醫,曾在上海開設一家私人醫院,孫中山常去他那裡看病。黃埔軍校創辦時,孫中山邀請他出任軍校軍醫處處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又任衛生勤務部部長。1938年曾代表重慶國民政府赴延安慰問八路軍,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熱情接待。金定國是金誦盤的獨生子。全國解放時,金誦盤父子均未去台灣,留在了大陸。
當蔣緯國在孫中山誕辰紀念會上懷舊的講話經上海《新民晚報》報道後,有關部門曾多方查找過金定國,但均無結果。後來,金定國的兒媳朱秀英給報社來信,說金定國還健在,已改名叫金勉之,住在安徽合肥。人們根據這一線索,終於在合肥找到了金定國,當時金定國已經74歲,但身體還很好。這一消息傳到台灣蔣緯國那裡時,蔣緯國非常高興,立即寫信給他,並隨信寄去他彩色近照一張,還在彩照上用小楷親筆題了贈言:“定國如握,初次得獲通訊,紀念萬里尋親。”金定國在向採訪他的記者展示蔣緯國的彩照時,激動地說:“雖一別43年,兄弟的心是相通的,海峽兩岸的接觸日益增多,統一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願望,誠望緯國兄為此努力,我也願盡一份微薄之力!”
毛澤東為程思遠取名
程思遠,廣西賓陽人,曾擔任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的秘書,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立法委員,1949年去香港。
程思遠熱愛祖國,期盼祖國統一,在幫助李宗仁夫婦回國上,程思遠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周恩來總理親自安排下,程思遠四上北京、兩赴歐洲,歷盡驚險,終於傳奇般地於1965年7月陪同李宗仁夫婦一起回到了祖國。
抵京後的第二天,毛澤東就在中南海會見了李宗仁夫婦和程思遠。毛澤東在與程思遠握手時,高興地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
交談中,毛澤東幽默地問程思遠:“你為什麼叫程思遠呢?”程思遠也幽默地回答:“因為我想得遠,看到了未來,才回到了社會主義祖國。”毛澤東又問:“你有別字嗎?”程思遠說沒有,毛澤東風趣地說:“我來給你起個別字,你知道唐朝有位大散文家叫韓愈嗎?他的字叫‘退之’。你名叫程思遠,字就叫‘近之’吧。遠近的‘近’,之乎者也的‘之’。‘之者’,共產黨麼,靠近中國共產黨,你看如何?”程思遠笑著表示感謝,高興地接受了這個“近之”。
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八仙韓湘子的舅舅.韓愈的名號“退之”是很有講究的,與他的“愈”字相配,表達了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思想。“愈”含有“勝過”、“超過”之意,而“退之”之意則與其相反。兩者配合,含有以退補進,以免只“進”不“退”,“失之太過”。“進”、“退”互補,則求得“無過不及”之意,這正是中庸思想的體現。
相關內容: 取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