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王耀武被豬牽著鼻子的虎
生肖民俗
王耀武(1904年 - 1968年),字佐民,山東人,國民黨系的名將。這裡的名將,不僅僅是有“名氣”,而且是好的名氣——既是個好將領。國民黨有太多的將領是以“五子登科”留名青史了。
王耀武是黃埔三期的學生,他開始的歷程和其他黃埔生差不多,穩步上升,但是也沒有太多值得一提的。
王耀武很善於人際關係,又能打仗,因此仕途非常順利。到1930年9月,他已經作了團長。此時他歷任上級,包括何應欽劉峙對他都很有好感。1932年,王耀武所在的32旅奉命參加第四次圍剿,結果被紅軍圍在宜黃。當時新任旅長柏天民準備撤退,蔣介石也批准了,王耀武卻勸說旅長不要撤退。因為紅軍善於打援,善於野戰,與其棄城野戰,不如死守。最後32旅守了宜黃24天,土紅軍多次攻城,連續激戰,到底沒能拿下宜黃-說起來,紅軍八路,都是這樣,什麼都能做,就是沒法攻城。一直要到解放軍,蔣運輸大隊長大力接濟之後,解放軍才有了足夠的攻城能力。
這一戰後,旅長柏天民腿部負重傷,住院期間向前來探望的蔣介石大力推薦王耀武接任旅長。為此蔣介石專門召見了王耀武,詢問他為何死守而不撤退。王耀武的“精神原子彈”體系的回答,讓蔣介石大為滿意。這個回答是“當時已經身陷重重包圍,突圍已不可能。與其突圍失敗而死,不如堅守與城共亡,何況宜黃是戰略要地,一旦失守,即便付出l萬人的犧牲也未必能夠重新奪取。為整個戰局著想,我們便下了與城共存亡,寧死也不放棄的決心。”滿意的蔣介石任命王耀武作了補充一旅的旅長,少將軍銜。並專門告訴他,不讓他做32旅的旅長,是考慮到這個旅有很多黃埔一二期的人,怕他這個三期帶不好。至此,王耀武成為一個獨立軍事單位的軍事長官,並且在蔣介石那裡也算上了名單。
1933年10月,王耀武的補充一旅劃歸俞濟時(蔣介石的外甥)指揮,參與對紅軍的作戰。就是從這時起,王耀武和自己的親密上級俞濟時碰上了頭。以後王耀武就跟著俞濟時這條線往上爬。值得一提的是,俞濟時在蔣介石內部並不是一個什麼系統,因此王耀武安身立命的本錢,不是派系,而是戰鬥力。
1934年,王耀武開始展露鋒芒,刀鋒所指,還不是日本人,而是紅軍的方志敏、尋淮洲部。當時方志敏和尋淮洲會師後,國民黨立即開始圍追堵截。12月23日夜,紅軍在譚家橋公路兩側設伏,他們伏擊的對象就是王耀武。王耀武的補充第一旅前衛團十分謹慎,上午10點左右搜索到尋淮洲陣地前,尋淮洲當即發起攻擊(這是紅軍戰後總結指出的失利原因,即尋淮洲部過早出擊)。在當時的大部分情況下,紅軍一旦衝鋒,國民黨軍的常規動作就是潰退。但是王耀武部不是如此,他的人馬迅速縮回,而沒有潰散。同時開始了迂迴,佔據了630高地,紅軍兩個師協同不力,而國民黨軍在王耀武指揮下從兩師結合部突破,將紅軍各部擊潰。最後兩軍惡戰630高地,紅軍仰攻630陣地,非常不利,戰鬥最後以紅軍主動撤退而結束。
此戰尋淮洲身先士卒衝鋒,令王耀武感歎不已,連稱“虎將”。但是這不一定是個好事:尋淮洲戰鬥負重傷,轉移中犧牲。此外,紅軍和國民黨都損失了300人,紅軍8名師以上幹部負傷,87團團長黃英特陣亡。
看紅軍早期歷史,尋淮洲戰死一事總會提及一筆。這是一個得到***讚許的,從戰場上殺出來的師長。假以時日,封將不成問題。但是在譚家橋,紅軍兩個師,方志敏尋淮洲兩員大將,面對王耀武的一個旅,一戰而敗,尋淮洲戰死。
譚家橋之戰,用方志敏的話說就是決定抗日先遣隊能否在皖南站住腳的決定性一戰。此戰失利,還折損了一個師長,方志敏部的境遇更加惡化。方志敏部遭到國民黨重重尾追,日益艱難。1935年1月,方志敏部開始退回贛東北,又在懷玉山地區被圍,最後全軍盡墨。1月29日,由於叛徒出賣方志敏被捕,8月6日於南京就義。
整個方志敏部,能逃出生天的,只有粟裕帶的少數殘部。這算是王耀武和粟裕第一次交手,王耀武大勝,不久升任五十一師師長。
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內憂,各方有各方的看法,共產黨覺得國民黨是內憂,國民黨也覺得共產黨是內憂。各個軍閥派系互相之間的關係,更是錯綜複雜。不過外患問題,大家倒是比較一致:日本人。日本人也很快用行動迫使中國人團結起來對付它。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中國國民政府開始反擊,抗日戰爭就此爆發。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從民國開始,有四次重大洗牌。第一次洗牌是北伐,在北伐軍的打擊下,北洋軍體系基本出局;第二次是中原大戰,蔣系開始奠定自己的獨大的地位;第三次洗牌就是抗日戰爭,全國所有的軍隊,都必須經受日本軍隊的檢驗。這次存活下來的,只剩下國共兩系;最後一次洗牌,就是解放戰爭,國共兩系最終決定,誰主神州沉浮。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的表現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丟失了大半國土,敵我損失比例早期為1:10,中後期也要保持在1:3。極端的戰例如中條山之戰,高達1:30。但是,正所謂疾風知勁草,強悍的軍隊和名將,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嶄露頭角的。王耀武的赫赫威名,就是抗日戰爭中取得的。
自古以來,你可以搭順風車封侯拜相,但是搭順風車名垂青史,那是不可能的。
王耀武首先是參加了淞滬會戰。在上海這個到處是租界的城市,中日兩軍都有些束手束腳,又都有意向世界作一些宣示,因此戰鬥特別激烈。中日雙方投入近百萬人馬(中國70萬人馬,日本投入28萬人馬),40萬中國軍人死傷,日本軍死傷4萬(注意:10:1)。戰役最終以中國失敗告終,但是日本人的速勝計劃也完全破產,因此不得不和中國進行長期較量。
這個時候的王耀武,還不是大明星,但是小明星自有小明星的打法。他這個時候已經是五十一師的師長,奉命守羅店。這個地方很不好,因為處於日本人的艦炮射擊範圍內,遭受的壓力很大。但是王耀武打得有聲有色:白天你打我,那麼對不起,晚上我要撈回來!夜襲!結果擊斃日軍聯隊隊長竹田和炮兵聯隊隊長莫森,受到總部通報表揚,上海數家報紙如《申報》、《大公報》等均報道了五十一師戰績,還在頭版刊登了王耀武的照片,王耀武這番風頭可算大了。
羅店最後成為日本人嘴裡的“血肉磨坊”,而磨坊的大股東之一,不客氣就是這位王耀武。
趕赴淞滬戰場前,五十一師和五十八師合編,國民黨系第一王牌74軍(後來的74師)就此誕生。第一任軍長,就是王耀武的生死之交,鐵桿老上級俞濟時。而此時王耀武的一個小弟(營長)就是殺妻入獄剛剛放出來的張靈甫。也正是這個張靈甫,日後在孟良崮讓74軍遭到了滅頂之災。還是他,直到現在還因為死忠光頭和長得帥,被人拿出來不斷說事,號稱抗日名將。不過我們很快可以看到,和王耀武比起來,他這個抗日名將,份量是很不一樣的。
淞滬會戰後,國民黨軍的老毛病犯了,撤退成潰退,一直退到了南京。然後蔣介石的毛病也犯了,死活要守無法固守的南京。最後南京也還是只打了6天,中國人算抗日的會戰都不算它。但是南京保衛戰,卻差點讓王耀武和他的五十一師徹底下課。因為當時王耀武負責殿後,維持秩序,而軍隊撤離完全混亂,根本就是潰散。王耀武帶著殘部走到江邊,已經沒船過江了。
好在他的上司是俞濟時,真是濟時!這個時候一個人冒出來,說他是俞濟時的副官,奉命帶了一個小火輪,一次能載300人,在這裡等王耀武。最後,王耀武從南京帶出去4000人馬,損失過半,不久即調至湖北沙市休整,補充兵員。
台兒莊會戰後,日本人為“報復”,同時試圖殲滅中國軍隊主力,而中國政府方面盲目樂觀,也集結主力在徐州,準備決戰。結果日本人進行大迂迴,意圖一口鯨吞中國軍隊主力50萬人。日本軍14師團也就是土肥原師團殺入蘭封,中國軍隊則反包圍,試圖吞掉這個師團。這個會戰,74軍參加了,但是沒什麼值得一提的。此戰中國軍隊十餘師團吞不下土肥原師團,反而差點被日本人合圍,被蔣介石稱為“千古笑柄”。
但是接下來,就是74軍的成名之戰:萬家嶺戰役(1938年7月)。此戰役應該算武漢會戰的前奏或者組成之一,日本人試圖逼近武漢,結果又一次自大,把106師團送進了包圍圈。但是日本人的戰鬥力和裝備都強於中國軍隊,因此為了解救這個106使團,避免它成為第一個在中國戰場被全殲的師團,日本人也下了血本。
在其中,74軍先是以58師對抗106師團攻擊(這個不是王耀武的戰功,因為師長是馮聖法),全師打到只剩下500人,師長向軍長俞濟時求救,軍長手裡也沒人了,最後給自己留下一個班,把最後一個營派了上去。這個營上去的時候,日本人已經衝入陣地,當即肉搏,再把日本人趕出去!
被日本人打了,那就得打回來。反擊的時候,主攻也還是74軍,這就是王耀武的51師了。第一天攻擊,就讓日本人傷亡高達4000,拿下了長嶺。日本人殘部近千人死守張古山。這個山山勢很險,中國軍隊屢攻不下。
要說俞濟時和王耀武的關係,和陳毅粟裕的關係還真類似。陳毅和粟裕的關係,就是粟裕你管打仗,其他的事,什麼和上級扯皮和下級扯皮,說道理或者不說道理,背黑鍋或者被上級訓,陳毅都干了;俞濟時也這樣。張古山打不下來?他告訴王耀武:“張古山我不管了!反正兩天後,我要上張古山向薛岳(戰役指揮官)報告戰況!”
反正要管也沒得管。74軍的58師損失殆盡,俞濟時自己身邊剩下一個班。怎麼算,也輪到你王耀武自己想辦法了。
這個時候旅長張靈甫提議從絕壁上去。這一提議得到認可,張率部殺上日軍陣地,奪取了張古山主陣地。日本人一度反攻,張就在張古山率部血戰,第二次搶回陣地。這一戰張靈甫部殺得屍山血海,一個團長重傷,一個代理團長陣亡,三個營長一死一重傷。張自己腿部受傷。這個傷一直沒有治好,因此張靈甫後來就有點瘸,人稱“張瘸子”,一直到他在孟良崮自殺。
日本的師團長松浦淳六郎率少量部下躲過了中國軍隊的搜索。但是106師團在包圍圈內的建制全部被殲,只有在包圍圈外的重炮部隊(因為拉不進叢林,才得以倖免),實際上整個師團在建制上已經不復存在。在最後時刻,由於日本軍死傷慘重,中下級軍官幾乎死盡,日本人不得不空投了200名聯隊長以下軍官以圖重新控制局面。
這一戰,日本人106師團死傷9000人,被俘300人(還是得佩服一下,只有300人被俘),殘部2000人(另一說不足千人)完全散佈在包圍圈的叢林裡隱蔽。直到中國軍隊撤退,這2000殘部才被日本人救出。出於士氣考慮,日本人沒有取消106師團建制,也否認此師團被全殲,而是補充兵力重建。但是這個補充的數量,根本就是新建師團了。
中國軍方面,此一戰薛岳成名,74軍成名,張靈甫也成名,被編成了話劇,以真名出現在劇中。
說到這裡,倒要對比一下張靈甫和王耀武。你可能注意到,王耀武可沒有類似的親身血戰竟日的經歷,他也沒受過什麼值得一提的傷。王耀武和張靈甫,屬於兩個極端。王耀武所長,是練兵,訓練,指揮,運籌,這是一個戰略人才,指揮家。他和中共方面的粟裕、劉伯承、林彪等人屬於同一類型。而張靈甫則以勇悍聞名,敢打惡戰,敢沖,不怕死。他倒和前面提到的尋淮洲很類似。尋淮洲被王耀武稱為“虎將”,是因為他提著機槍率先衝鋒。中共方面的徐海東、王近山、許世友和張靈甫更多相同之處。這些人站在某個陣地上,就能讓這個陣地的人感受到一種殺戮的衝動,給所有人以勇氣。
此戰後,王耀武成為74軍副軍長,依然兼任51師師長。1939年6月,蔣介石親自召見這位黃埔三期的名將,提升他為74軍軍長(俞濟時升任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至此,抗日名將王耀武能夠完全指揮一軍,獨立完成戰術任務。
1939年9月,第一次長沙會戰。此戰日本人以10萬人攻長沙,最後損失3萬人,退回原地。此戰役中,王耀武展露了自己的指揮才華。他奉命率74軍截擊長沙進犯的日軍兩個師團,惡戰於高安。但是王耀武不僅僅是惡戰血戰,還反包圍,斷敵退路,然後以51師主攻,奪回了高安。這裡多嘴一下,你可能看見74軍一打二(日本人一個師團編制上和中國一個軍類似),覺得74軍簡直是天軍-雖然我是在鼓吹王耀武將軍,但是這裡還是提醒一下。兩個日本師團,一個101,另外一個就是那個倒霉的106。所以...嘿嘿,74軍還沒那麼悍,不過自己在萬家嶺種的樹,自己就可以乘涼。
第一長沙會戰,74軍的贛北方面不算主戰場,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悲壯血戰。但是,王耀武的特點卻展露出來。說起來很簡單,迂迴、包圍。但是現實是,國民黨軍,無論抗日還是剿共,習慣於守陣地,被伏擊,向來缺乏主動精神,想不到用迂迴包抄這些方法去包圍別人。回頭再看看譚家橋之戰,國民黨有多少將領和軍隊,在遭到伏擊後,會想到可以反包抄共軍?
很簡單,但是能完成這個簡單,就是名將。你說穿了,共產黨的打法也很簡單:集中優勢兵力,包圍分割,圍點打援。結果打了這麼多年,對越自衛還擊,還是圍點打援,越南人繼續上當。
簡單就是美,你能完成它就是成功。
1941年3月,上高會戰爆發。此時日本人在華北已經非常頭痛,因此1941年初決定調33師團回去進行華北治安戰-也就是“掃蕩”。在回去前,他們決定讓33師團參加一次戰役,以鞏固南昌外圍,免得後院失火正在撲,前面有人砸爛牆。3月14日,日軍第33、第34師團及第20混成旅團,分北、中、南三路秘密集結,合擊上高,引發上高戰役。
戰役開始不久,中國方面70軍接連失利,日本人很快打到了駐紮在上高城外的74軍面前,20旅團和34師團會師。3月21日,兩軍開始交戰。這裡說一下,我不是要貶低70軍。實際上,74軍是抗戰中正面戰場最強的軍,所以你從上看下來,惡戰連連,戰果不斷。但是當時中國軍隊的整體情況可不是74軍這樣。70軍被日本人拿下全部陣地,這就是當時中國一般軍隊的情況:他努力了,他能力不足,他失敗了。
但是打到了這裡,日本人打不動了。74軍頻繁出擊,和日本人盡量“打成一片”,這樣日本人的炮火飛機都不敢亂來-這也是中共常用的辦法。74軍陣地三次丟失,三次收復,日本人連攻三天,寸步未進。這三天時間,中國軍隊就從側翼對日本人形成了包圍,攻守之勢逆轉。
25日,中國軍隊全面反攻。日本人趕緊令33師團(該師團被70軍打了個伏擊,所以還在外圍)增援34師團。剩下的就很簡單,中國人追,日本人退,趕鴨子。最後日本人狼狽逃回出發地,留下1.5萬屍體給中國大地增加肥力(實際上是死傷1.5萬,所以還不能算全部是肥料),第34師團少將指揮官巖永也榮幸地進了靖國神社,小泉前不久才去看過他。
大家可能注意到,日本人似乎沒以前那麼亡命了?這也有原因。第一批老牌士兵差不多死完了,新的沒那麼悍;而且日本人也沒那麼多力量投入到決戰了。像前面的萬家嶺之戰,日本人為了解救106師團,援軍盡出,惡戰不斷。而更往前,日本人在徐州是試圖決戰。但是到現在,後方也要兵力,不然八路要翻天。那麼再來搞決戰,正面的國民黨軍是否能被全殲且不說,日本軍隊被殲滅後還能補齊麼?日本人自己也沒把握,所以死戰也就不太必要,轉進能保存實力,更有價值。
此外,萬家嶺的日軍主帥是岡村寧次,也就是“三光”政策的策劃者。這個政策殘酷也罷,非人道也罷,的確給敵後活動的中共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對於日軍而言是很有效的。戰後國民政府因為崗村幫助他們對付中共,放了崗村,中共堅決反對,直到現在中共依然記錄在案。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崗村給中共方面造成的損失極大。這也說明了崗村是一個出色的軍事人才。
另外,國人有個壞毛病,就是喜歡慘烈。一個戰役,非要殺得血肉模糊,死傷巨大,千鈞一髮之際扭轉戰局,這才高興。最極致的,就是拿國民政府在抗戰中死傷多大來證明他是中流砥柱-我們抗日是為了殺日本人,還是為了殺自己人?
這不是小說,老這麼打仗不算什麼好事。戰爭的目的是消滅敵人,不是消滅自己,更不是耍雜技走鋼絲,非要驚險萬狀。所以你看敘述下來波瀾不驚的上高,其流程也很平淡:日本人被74軍堵住,然後中國軍兩翼插上包抄。日本人轉身就跑,我們就追。但是其戰績,在那個寫了這麼多文字的萬家嶺之上。
這一戰的關鍵,就是74軍堵住了日本人三天。因此戰後74軍被戰役指揮官羅卓英譽為“抗日鐵軍”,七十四軍被授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軍隊最高勳章。
此後王耀武和74軍參加浙贛會戰、鄂西戰役,雖然整體戰役失利,但是74軍再有斬獲,王耀武升任第二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仍兼七十四軍軍長。至此,王耀武已經進入集團軍戰區層次。
1943年11月日軍進攻常德,常德戰役爆發。常德的守軍就是74軍57師,師長余程萬。為了攻下常德,日軍出動了3萬之眾,300餘門火炮,而常德守軍57師只有8000人,幾乎是4:1的比例。前面提到過,抗戰中,即使到後期,正面戰場的死傷比例,中日也是3:1。以4倍兵力的優勢攻擊中國軍隊,對於日本人而言,那是殺雞用牛刀。
很遺憾,這不是雞,這是虎。
從11月2日一直殺到12月2日,兩軍一直在德山血戰。12月2日,德山失守。12月3日,常德失陷。守城的57師師長余程萬僅率100人突圍。這也是57師最後存活的人員,其餘軍人全數陣亡於常德。
7900軍人,拖住3萬日本軍一個月。8000人只有100人生還,余皆戰死。我想我不用再寫什麼煽情的描述了。
一個國家的衛國戰爭,就應該這麼打。
一個月時間不是好玩的。前面上高戰役3天時間讓日本人攻守易勢。12月3日常德失陷,12月4日,中國軍隊已經開始反攻常德外圍,12約7日中國軍隊全面反擊。12月9日,中國軍隊收復常德。次年一月,日本人退回原地,戰役結束。
此戰役,日本人死傷2萬人,高於上高會戰。
這裡我也想談一下方先覺閣下。中國文人有個很壞的習慣,就是喜歡奇談以惹人注目。方先覺守衡陽47天,然後投降。於是很多人拚命為方先覺的指揮能力唱讚歌,卻不願意談及另外一點:方先覺叛國。
這是中國的衛國戰爭,這是中國的土地,中國人戰敗就要亡國滅種!
所以74軍8000人戰死7900人,剩下的人突圍,還要再戰!
而方先覺閣下呢?你還有多少人?1200人。你也不是突圍,你是投降。
不錯,我不是人道主義者,我在要求軍人戰死。國家養兵為了什麼?為了丟東北?丟華北?華中?華南?樹白旗?
軍人不死國難,誰死國難?
張自忠將軍說過,他抗日,不是帶著大家(士兵們)求生,而是為大家求一個死地。
仗打到這個份兒上,中國大半國土淪陷,被日本人打到幾乎滅國,死傷高達3500萬!(也有說7000萬的)每個身穿軍服的人,在這個時候首先應該感到的是羞恥,就像張自忠將軍一樣!
投降,如果你這個中國軍隊守的是日本的大阪城,你就可以投降。日本人的一寸山河,要日本人流血,不要中國人流血。可這裡是中國的衡陽!
中國人的行事方法,該改了。余程萬擅自突圍,離開自己的陣地,徒刑兩年;而方先覺反而得了一枚勳章。真不知道是表彰他投降,還是表彰他玷污了衡陽。
此戰74軍另外一位師長廖齡奇也被白癡的光頭害了。因為軍隊被衝散,廖齡奇被以臨陣逃脫罪判死刑,58師師長由張靈甫接任。現實的說,軍隊被衝散,指揮不力是真的,脫逃這個罪不對。廖齡奇死非其罪。
同時也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即王耀武也不認可余程萬擅自突圍,丟失防區。直到雪峰山之戰(抗戰最後一戰),王耀武才有所轉變,出面說情,保出余程萬。這裡也可以看出74軍自身的軍事紀律,可謂苛刻。
無論如何,74軍在常德戰役中的表現非常突出。一個月的堅守以及後來的反攻,74軍都居功至偉,戰後蔣介石在南嶽召見王耀武,備加獎勵。1944年2月,蔣介石提升王耀武為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方先覺的衡陽之戰,屬於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的一個插曲。這個插曲還有一個插曲,為了救援方先覺,張靈甫奉命出戰,打到衡陽近郊。但是此時張靈甫也已經無力再推進,實際上他自身也是孤軍深入,非常危險,因此只能打炮給方先覺聽。戰後,中國軍方為大陸交通線戰役令人憤怒的潰敗,幾乎懲罰了所有將領,只有張靈甫一人受獎。
1945年1月,國民黨軍事當局為了加強陸軍裝備,作反攻的準備,成立了陸軍總司令部,以何應欽為總司令,下轄四個方面軍,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軍司令官。與老資格的盧漢、張發奎、湯恩伯等三個方面軍司令並駕齊驅。這個時候的王耀武,已經進入軍事高層。中央軍委開會,至少有了旁聽資格吧?
1945年已經是日本人的最後一年。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準確說是正面戰場的最後一次戰役,敵後反正天天打,沒法找最後一戰)雪峰山戰役粉墨登場。這次,王耀武作為戰役指揮官站在了日本人的對面。他在雪峰山屯兵30萬,靜候日本人。
這是的日本人,已經完全落於下風。軍隊人員來自社會,訓練不足,士氣也相對低落;武器裝備也不再佔優。唯一還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還有軍官團,還有戰鬥的勇氣。在雪峰山下,10萬日本軍打了兩個月,連值得一提的威脅都罕見,最後中國軍隊反攻,日本人潰散而去。整個戰役,日本人損失3萬人,再也無力發起任何攻勢。
由於此戰的功績,年僅40歲的王耀武不久後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這還不是王耀武最輝煌的時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戰敗,無條件投降。9月初,王耀武作為長衡地區受降長官,接過了了日本第二十軍指揮官阪西一良中將呈上的指揮刀。
這才是王耀武最輝煌的時候。作為一個中國軍人,王耀武從一個師長開始,歷戰而至方面軍司令官,親身經歷了中國近現代第一次戰勝,並以戰勝國將領身份受降。他的74軍被譽為“抗日鐵軍”。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只有74軍逢戰必有戰功,和日本人的死傷比,始終在1:1。
在國民黨體系中,有兩個將領是應該被牢牢記住的。一個是張自忠,帶著贖罪心情尋一個合適死地的將領,只有他敢在1:30的兵力比下向日本人發起進攻。中國人應該永遠繼承張將軍的勇氣;另外一個就是王耀武,他的74軍始終以1:1死傷對抗日本人。這是中國人應該永遠學習的一種智慧。
戰爭,不是為了死自己人,而是為了死敵人。
但是輝煌到了頂,也就開始下坡了。
王耀武自己的說法,抗戰結束後,他就想退出軍界了。為此,他稱病躲進了醫院,希望以此躲過接下來的國共內戰。
如果他成功了,王耀武的生涯將非常完美。一個只對外的將軍,一個不曾失敗的將軍。
但是很遺憾,蔣介石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蔣介石可以算一個生錯了時代的君主。如果扔到古代,他很可能就是一代開國名君-雖然他打仗很爛,但是他會籠絡人。可惜,他生在近代中國,中國正在進行蛻變、飛躍。中國不再需要任何帝王和君主,新時代新的人群已經來到。
蔣介石曾經非常遺憾周恩來不為自己所用,其實這就是關鍵。周恩來也並沒有為***所用,他為自己的理想所用,為了自己的理想,他選擇了***作為自己的合夥人,***也是如此。新的時代,中國需要現代的政治體制,也許民主制度,也許共和制度,也許蘇維埃制度,也許法西斯制度,這些都是現代社會的制度。無論如何,中國不再需要一位君主,也不需要門閥制度。共產黨不是依靠私人的恩義聯繫起來的派系,而是依靠一個理想一種理論聯繫起來的政黨。無論你是否支持這個理想或者理論,共產黨是現代化的政黨,而蔣介石的國民黨,即使掛著法西斯的牌子,也僅僅是蔣介石以私人恩義聯繫起來的一個私人集團。
在中共的歷史上,政治鬥爭貫穿始終。很多論者往往以此指責中共人員缺乏情感,清洗或者緩和一些的爭執、權力鬥爭從不客氣。但是從另外一面來說,共產黨人參加這個黨,不是為了自己的私情,而是為了政治理想,為了獲取挽救這個國家的權利,並挽救這個國家。那麼他們為什麼要為了私情而放棄清洗、爭執和權力鬥爭呢?
不能以私廢公啊。
蔣介石一方就不同了。私人感情佔了很大的份額,這就是所謂的黃埔系、土木系等等派系的由來,這些私情成為了集團的核心凝聚力,在這個新時代,也成了集團毀滅的根源。
王耀武也不能免俗-我們後面會提到,實際上王耀武很俗-,他和蔣介石的關係太密切了。校長,而且是一再提拔自己,鼓勵自己,獎勵自己的恩人,他還是自己另外一個恩人俞濟時的舅舅。王耀武去蔣介石家,蔣介石的夫人宋美玲從廚房端出來王耀武喜歡的菜餚。
還能怎麼辦?是賊船也得上。
王耀武的新職務是第二“綏靖”區司令,其轄區為山東,任務是遏制山東的解放軍,並阻止山東與東北聯繫。值得一提的是,山東是八路實力最雄厚的地區-畢竟,這裡比陝西可富多了,養得起兵啊。
大多數資料沒提及王耀武的接收情況。不過後面我們會體積王耀武的為人,所以他的接收只怕不會令人滿意。到1946年初冬,王耀武作為黃埔生中第一個省主席,當上了山東省政府主席,山東軍政大權獨攬,好一個封疆大吏。這期間,他也和他以後的對手陳毅有交往。陳毅對他的評價頗高,說王耀武在國民黨裡算是頭腦比較明白的。
現在看看我的標題,“被豬牽著鼻子的虎”。無論政治立場如何,王耀武作為軍事將領,他的軍事素質很高,所以牽他鼻子的,從來不是他的敵人,不管敵人是日本人還是共產黨人,而是他上面的國防部和校長閣下。
上級指揮下級,合情合理合法。問題是,這個上級真的是豬!
國內戰爭開始了,當年方志敏的遺部粟裕坐到了棋盤的另外一邊,開始和王耀武較量。第一回合,萊蕪戰役。
陳誠在南面追殺粟裕,要求王耀武出兵南下,形成夾擊。儘管王耀武自身兵力也不足,但是申辯無效後,還是服從了命令,建立了一個前敵指揮部,但是王耀武不是張靈甫,他沒有親自帶隊衝鋒,他任命了李仙洲為指揮官。
說到這裡,我也有些懷疑,王耀武是不是也有些貪圖安逸了?無論如何,李仙洲的資歷以及他表現出來的戰術能力,讓人覺得他但當這個職務完全不合格。
李仙洲一出動,中共方面就琢磨上了。南面是國民黨25個旅,後面還有10個旅馬上到。而且這些人馬吃了苦頭,都不分散了,紮成團走,粟裕胃口大嘴不大,實在不敢吞。再看看北面的李仙洲,人馬不多還梯次分明,怎麼看都合適。於是共匪在南邊放了些小部隊牽制,主力北上來吃李仙洲。
2月15日,國民黨軍佔領共產黨的山東首府臨沂,一時間陳誠欣喜若狂,更加確信華東野戰軍傷亡過大、無力再戰的結論,要李仙洲加速南下,配合歐震集團,聚殲共匪。
但是王耀武可不這麼看。在他看來,共匪沒有激戰就放棄了臨沂,這是有陰謀的。而且他的飛機偵察發現了中共軍隊北上的跡象,他立即感到李仙洲軍團有危險,馬上下令軍隊開始撤退。
他判斷對了。實際上,當他的軍隊開始撤退的時候,中共方面的將領也急了。要知道他們放棄臨沂,兼程北上,那是要吃肉的!當時就報告粟裕,讓我們干吧。吃不到肉,也要咬一口油。吃不到滿漢全席,那也得撈走兩盤菜!至少能搞掉敵人的斷後部隊。
但是粟裕不是尋淮洲,他不會急於衝鋒。粟裕下令不許動,而且很有預見性的說了:就算王耀武不打,陳誠蔣介石要打,他們會把大餐送回來!
他也沒說錯。陳誠發現李仙洲軍團在後退,又發現粟裕架設的浮橋,立即認定粟裕要北渡黃河。他一面斥令王耀武不准後縮,一面又直接命令北路前敵總指揮李仙洲,要他確保新泰、萊蕪陣地,堵住膠濟路一線。於是僅僅過了一天,李仙洲又被陳誠送回了粟裕的嘴邊。
2月19日,解放軍八路人馬開始動手,下馬先立威,從膠濟線南下增援的77師於20日被全殲,師長田君健被擊斃。標準的中共打法,一口吞,骨頭都不剩。國民黨的64軍和73軍困居萊蕪。解放軍攻克吐絲口鎮,並控制了從該鎮到明水的公路,李仙洲退路全斷。
但是解放軍還是沒什麼攻城能力,看著萊蕪的厚城牆心裡就犯慌。於是決定網開一面,讓出去土絲口的路,兩面設伏。因為土絲口是李仙洲軍團的補給要點,彈藥都在那裡,而且城池也比較大,更便於佈陣。因此估計李仙洲更願意去守吐絲口,而不是萊蕪。
這個時候王耀武的選擇也不多了。萊蕪城塞進去了兩個軍,軍心動盪,物資不足,而且人員密度大,被炮擊損失驚人。共產黨怕城厚,國民黨也怕沒彈沒糧沒水沒士氣,於是決定突圍。
這時候,中共的一個高級鼴鼠發揮了作用。整46師師長韓練成是中共黨員,因為其部下多為死硬派,無法起義,因此突然放棄指揮消失了,造成了國民黨軍一定混亂。而說李仙洲的不足就是,他沒有能控制這種混亂。
2月23日上午,李仙洲軍團終於出了萊蕪,但是很小心。前面已經在與解放軍交火,後衛還沒退出萊蕪,顯然隨時準備撤回去。直到中午,李仙洲軍團才終於撤離萊蕪,解放軍趕緊派人進去占城,不許李仙洲再回來。下午一時,解放軍全線出動,4個小時後,李仙洲軍團在運動中被全殲。
整個戰役中,李仙洲就沒有起到什麼有效的指揮作用。他的隊伍整個被打亂。從20日被圍到23日被殲,三天損失6萬人。以至於王耀武說:就算抓6萬頭豬,3天也抓不完。實際上,真正的戰鬥是4個小時,可見李仙洲的指揮能力何其差。
而作為失敗一方的王耀武,則是有苦沒處說。這是他的失敗麼?當然,你的6萬人沒了。但是,王耀武是看出了粟裕的包圍圈的,他下令撤退的,是自己上司逼迫自己去打了這麼一場敗仗。
在勝利者的總結中,王耀武很榮幸佔據了一個位置,在經驗教訓中。這裡全抄粟裕的原文
“3.我們對敵情的瞭解還不夠,特別是對王耀武的指揮特性瞭解很差。如果我們瞭解到王的性格大膽果斷,能命令其部隊一天一晚後撤數百里,那我們即可大膽地將部隊插到濟南附近,這樣,敵第十二軍也就無法逃跑了。這說明我們不僅要瞭解敵人番號、兵力、裝備、戰鬥力及部署等,還應瞭解敵指揮官之性格特點。如對方是多疑的,我可多設疑兵;如對方是個猛將,我們則來一套軟的。 ”
陳誠也沒什麼好果子。他不久就丟掉了參謀總長職位,萊蕪戰役失策即主因之一。只是這一番折騰,王耀武手下幾乎沒兵了,幾乎只剩下濟南城。接下來就看解放軍到處衝殺,各處的保安團紛紛被殲,王耀武也無可奈何。這還不算,粟裕還給他送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孟良崮戰役,74師全軍盡墨。
對於王耀武來說,這個消息只怕比李仙洲全軍覆沒更令人難受。那是王耀武的老部隊,一手帶出來的部隊,在抗日戰爭中戰無不勝的部隊。他的師長張靈甫是王耀武一手提拔上來的。一夜之間,沒了。而且張靈甫直到臨死都和王耀武保持聯絡,王耀武可以說是親耳聽到自己的老部隊如何被殲滅,自己的老部下如何戰死或者自殺。
對於國民黨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噩耗。74軍是國民黨體系第一王牌,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即是在孟良崮,這支軍隊的表現也非常出色),它被共軍殲滅也就意味著共軍已經強大到一個新的水平。任何國民黨軍隊,都不再安全,都可能被共產黨人消滅掉。
而對於共產黨來說...***不喝酒,但是那天他專門去找廚房要了點料酒喝了下去,作為慶祝。孟良崮之戰,在國民黨的FANS們鼓噪張某人之前,就已經載入中共戰史。不是為了張某人,而是因為這是一個里程碑。從這開始,攻守易勢。
王耀武作為戰區司令,他的一畝三分地還是山東。現在,他的濟南已經成了孤城。名義上,他手裡還有11萬人,但是很多是保安團,只有三個整編師而且戰鬥力不強。他的對面,華東野戰軍至少能拿出20萬主力野戰軍對付他。為此1948年5月,王耀武飛往南京,向蔣介石建議放棄濟南,集兵力於兗州,鞏固徐兗。
還記得抗日中的南京麼?南京也是不可守之地,但是蔣介石認為這是首都,必須守。最後還是沒守住,連會戰都不算,就丟了南京。蔣介石沒有吸取教訓,他這次認為濟南政治地位重要等等,必須守。王耀武沒辦法只好認帳,守濟南。說實話,不認賬的就別做軍人了。錯誤的命令還是命令,豬的命令你也得忠實認真盡責地去執行!
蔣介石給王耀武的充飢畫餅是一旦濟南戰起,他會讓杜聿明帶17萬人救援。甚至,必要時自己親自出馬!
王耀武不敢說,我還是敢說的。杜聿明出馬就可以了,你蔣總裁就不要出馬了。你出馬會讓共匪高興死的。
王耀武沒敢太指望這個畫餅,他要求把自己的舊部整編八十三師周志道部空運到濟南,還要求空運重新編整的新的74師。王耀武的盤算是,用這個自己親手訓練出來的舊部守機場,只要守住20天,共匪不撤退就要被包餃子了。而且只要機場在,空運物資不斷,援軍不斷,濟南就能守住。
但是解放軍的行動很快,一路猛攻,攻必克手必固。9月15日王耀武判斷解放軍要開始行動,果斷動用預備隊。17日解放軍全面進攻,當即拿下可以俯瞰濟南全城的制高點茂陵、硯池兩山。王耀武急令軍隊奪回,但是失敗。戰至19日,解放軍炮火已經控制機場。
王耀武現在只能指望自己能依托外城和西防區的防線守住15日,杜聿明如約帶著援軍用15天殺到濟南。但是,19日晚,他的濟南西區防區司令吳化文倒戈-這位吳化文也可算三姓家奴了。降日、依附國民黨、濟南反戈。還好,後面沒什麼新鮮舉動,總算沒有如郝鵬飛一般下場。
吳化文這一倒戈,戰局更加惡化。從19日打到22日,司令部所在省政府已經遭到解放軍炮擊。王耀武遂在北極廟西側成仁祠設司令官指揮部,與依然在省府的參謀長指揮部成犄角之勢。23日到24日,外城逐步失守,到24日上午,王耀武只能控制大明湖北岸500X100米的狹小區域。整個區域全部在解放軍****射程內。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王耀武的指揮依然沒有混亂,其軍事能力可見一斑。王耀武下令提前開飯,然後指著“成仁祠”的匾額,對部下說的卻是“此不同於抗日,不必萌發輕生的念頭”。然後要大家各自珍重,然後自己還不能這麼算,要帶一個營出去,還得回去校長那裡。
然後王耀武帶了十五旅高子曰團的一個營,乘解放軍意料不及,猛然向城北沼澤地帶突圍。進至一華里處一個小村莊,伏在一家民房中。等到解放軍發覺.他已讓該營南撤,而他自己則換上便衣,反向解放軍問路,往東而去。值得一提的是,解放軍是從東殺過來的,他的逃跑路線,不是直接往西,而是先往解放區深入,準備尋機在西返。實際上他也一度西返,因為聽到謠傳說援軍到了,因此就往西走了一段路,結果發現援軍沒有到,又再往東走。
他被人發現說起來還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他上茅房拉屎,拉完了按照日常習慣,理所當然拿出白色的草紙擦屁股。若在今日,這一定不會有什麼人在意,但是當年的中國,用草紙,還是白生生的軟軟的草紙擦屁股,那可太罕見了。那年頭老百姓都用土疙瘩擦-你問具體怎麼擦?我也不知道。也許印度人知道吧,他們現在還用手-,當即就有老農提著褲子追趕,報告了解放軍。一查問之下,王耀武道也乾脆,要求見縣長。然後得知盤問者為公安局長,就直接認了“我就是王耀武”。
至此,王耀武的軍旅生涯結束,粟裕也算勉強報了當年方志敏敗亡的仇怨(之所以算勉強,是因為有兩個高級豬頭幫他的忙,有些勝之不武)。此後的稀里嘩啦,我也就沒興趣提了。被豬牽鼻子的虎還可以成文,籠中虎就不必寫了。
接下來當然就要總結一下王耀武將軍。首先是軍事能力。
無可置疑,王耀武作為軍人是非常出色的。對上面,堅決執行命令-就算是豬,是你的上級你也得執行命令;對下面,非常寬厚,後面會提及。同時要求嚴格,訓練認真,軍隊戰鬥強。王耀武本人的指揮能力也很強,反包圍、迂迴、伏擊,像他這麼靈活的將領,即使共軍中也不多見。濟南之戰,打到最後時刻,還能保持指揮完整。而且洞察力強,無論是萊蕪戰役還是濟南戰役,他的看法都很正確。萊蕪戰役,他看穿了粟裕的伏擊圈;濟南戰役,實際上棄守濟南是最好的也幾乎是唯一正確的方法。因為濟南實際上是孤城,王耀武在這裡除了多死一個大將和人馬外,沒有任何價值。而如果按照王耀武的建議,人馬撤退鞏固徐兗。接下來如果解放軍還要打淮海戰役,那麼國民黨就多了一個重兵集團。
看王耀武的戰鬥經歷,你會發現他幾乎沒有什麼履險的經歷。當然,他做了高級將領後,犯險之事就不能做了,張靈甫可以捨生忘死奇襲張古山,大不了戰死,軍長師長不能去,你死了這軍隊怎麼辦?將軍要用衝鋒的勇氣,但是將軍不是用來衝鋒的。
即使在下級軍官時期,比如旅長、師長,王耀武也沒有打那麼辛苦。一個關鍵點就是此人有謀略。比如譚家橋之戰,他的前部遇伏擊立即回縮開始反包抄,搞到最後成了紅軍仰攻他的陣地;再比如羅店,他白天挨炸晚上就去夜襲。當了高官,他的打法還是很好。上高會戰,簡直就像搞示範教學:你攻我守,兩翼迂迴。
其實戰爭就該這麼打。總是千鈞一髮,那你的那一發早晚得斷。
此外,王耀武很善於練兵。他早年拍何應欽和劉峙的馬屁,就是幫對方不懂軍事的親戚長官練兵。而他訓練出來的的軍隊,從抗日到內戰,戰鬥力的確驚人。常德會戰,8000人殺到只剩下100人,還能建制突圍;孟良崮之戰,師長張靈甫都死了,還有數千殘兵在一個參謀的帶領,在山谷裡保持靜默,準備等解放軍打掃完戰場後再出來(幸虧粟裕多了心眼,查了一下資料,發現除了死傷俘,還有一群人下落不明,下令再次搜查),這種軍事紀律和素質,令人歎為觀止;濟南之戰,打到最後關頭,指揮依然正常-說實話這讓我想起了柏林戰役,希特勒直到死,依然能控制德國軍隊。
戰前鼓勵,可以提高士氣。但是士氣不是一切,那只是“紅”。紅而不專,是不行的。比如,我們熱血沸騰忠貞不二,8000人全部殉國。那麼一定會有文人墨客來寫一文章,真是壯懷激烈,還可以建個烈士墓,留下一群FANS天天空天。但是歷史學家一寫:8000人陣亡,陣地只守了一天不到。這對於國家毫無意義。
中國人做了很多圖虛名而無實利的事情,現在叫做“面子工程”。希望大家的愛國主義,不要是一個面子工程。
王耀武的軍事生涯,以抗日勝利為一條分水線。之前,戰無不勝,逢戰必有功。之後,其實也沒幾次機會。萊蕪一戰,斷送了6萬人馬,王耀武基本上成了光桿。吳化文叛不叛,濟南都難保。很簡單,援軍沒有,濟南總會被耗盡。王耀武還沒有強悍到以一個濟南的人力物力財力來蕩平天下。
問題是,這一戰根本不能算王耀武打得。這根本是陳誠和蔣介石指揮的。這兩位高消費了一番,花的卻是王耀武的血汗錢。他們發瘋,王耀武大出血,從此一蹶不振。
不過萊蕪戰役,王耀武還是應該反省,就是為什麼派個李仙洲去指揮?“就算抓6萬頭豬,3天也抓不完。”這是王耀武責難陳誠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實際上是4小時的戰鬥,6萬軍隊土崩瓦解。王耀武指派的這個指揮官的指揮能力真是讓人汗顏。換個人去,輸還是要輸,至少也能多拉些共匪墊背啊。
濟南戰役到的確是王耀武打的,但是這戰役根本沒有勝算,最多也就是多打死一些解放軍,去和黃維一較高低。就戰鬥本身,濟南戰役也被記錄為慘烈之戰。而且王耀武的老部隊知道王耀武被俘,還控制著一些陣地。當年有本軍事紀實的書,作者還採訪到了當年的國民黨兵,提到此甚為得意。
值得一提的事,王耀武在抗戰和內戰中的心態也極為不同。抗戰中,余程萬棄守常德,王耀武是不認可的,顯然他認可的就是你余程萬死在常德陣地上,也不許丟陣地。而到了濟南,同樣面對部下,他說的卻是“此不同於抗日,不必萌發輕生的念頭”。
解放戰爭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鬥爭,甚至可以說,它最主要的是政治鬥爭。將軍在這個戰爭中是不能扭轉乾坤的。100個國民黨兵被共產黨俘虜了,放了50個,還有50個就成了鐵桿共軍,共軍越打越大。淮海戰役,兵力弱勢的解放軍身後是成百萬的民工支前;而國民黨方面,還得派出人馬搞後勤。因此無論王耀武還是杜聿明,發揮正常甚至超群,也只能延緩國民黨的失敗進程,而無法扭轉。
但是,作為一個名將,以這樣一種方式戰敗,太令人傷感了。好比檯球的丁俊暉走上檯球桌,就看見他的父親或者教練或者女友,總之不是他,拿起檯球桿一頓亂打,然後宣佈丁輸了。每次看萊蕪會戰,都覺得王耀武真是太虧了。他本來看出了粟裕的謀略,大家勢均力敵,棋逢對手,真該一番好戲上場。結果一轉眼,劇本改了!他輸了!
軍事說完了,談人品。很遺憾,王某的人品有些問題。
先說好的。王耀武對部下非常寬厚,平易近人,經常是部下當面訴苦,他馬上解決,直接掏錢給你解決問題,改善生活。也因此,得到部下和士兵的擁戴。
前面已經說了,他對於上級是絕對服從。對於同級,他是積極協調,人緣很好。你看他一路陞遷,平平穩穩,這四面八方都是打點好的。
可能有人已經有納悶了。找你訴苦你就掏錢,你這軍長師長是印鈔機麼?四面八方打點好,怎麼打點?大部分國民黨軍官將領,都有些五子登科貪污受賄,你光積極協調能行?
好了,王耀武還辦實業。這個實業我沒打引號,的確是實業。問題是,他是作為一個軍長在辦實業,什麼倒賣緊俏物資、走私、漏稅,還有一些強買強賣。這種“辦”法就有些問題了。這裡我可能要說一下王耀武從軍前的經歷:工人、店員。他當兵的直接原因,應該是當時當兵的很威風,老闆不敢得罪。
自然,打點兩字也就明白了。王耀武在國民黨將領中還有一個小名氣,就是聰明。他能當著蔣介石的面送禮。
雖說國民政府這個貪污受賄都成了制度,蔣介石自己和四大家族也都干涉其中。但是蔣介石還是不會喜歡某人在自己面前就開始行賄送禮拉關係。就好比成克傑是貪污犯,那你也不能在他面前公然行賄啊。
但是王耀武能做到。比如,他先找你借鋼筆寫字,然後還的時候就還另外一支金筆,上面一個小紙條:敬贈某某某,請笑納。
怎麼樣,夠狠吧?就算海瑞在場,只怕也沒辦法:總不能禁止大家借筆啊?
但是就目前看到的資料,王耀武沒有任何吃缺的紀錄。而很多其他軍官將領,最喜歡的就是吃缺。
我們還可以把他和張靈甫比較一下。張的軍事才能不如王耀武,喜歡惡戰,為人剛愎自用,與上級同僚關係都很糟糕(不過和下級關係還是不錯的)。但是張的經濟方面就比王乾淨許多。
這也是問題所在。在一個普遍不乾淨的國民黨體系中,一個如此潔白的張靈甫,自然會覺得自己可以傲視群雄,同時理所當然,其他人也會覺得他不是自己的同類。
張靈甫很像德國的法西斯軍官。這不是貶義。他忠誠、勇敢、忠實,堅決執行命令,個人品行良好,勇於戰鬥不惜犧牲,還很拽,或者說傲慢。不錯,他的戰術能力和謀略不足,但是王耀武這種人才本來就是少數,大部分的軍官都不會具備超群的戰術能力和謀略,國家和軍隊需要絕大多數軍官如同張靈甫一樣:忠誠、勇敢、忠實。就可以了。
反而是王耀武這種人,真的遇見了不太敢要。王耀武可算能吃能拿能幹,但是問題是,大部分情況下,能吃能拿的人不能幹。為了找出一個王耀武,你可能先得吞下十個湯恩伯胡宗南-這兩傢伙簡直就是毒藥。
張靈甫在國民黨中如鶴立雞群,蔣光頭看著他就心花怒放。但是如果看看中共這邊,我們會發現這樣的人幾乎是一抓一大把。從上將以下,隨手一抓:忠誠、勇敢、忠實,多了去。
這就是國民黨的悲哀。對於任何軍隊而言,軍人的基本要求就是:忠誠、勇敢、忠實。任何一個軍人,都應該如此,而不是偷奸耍滑,能吃能拿,吃缺貪污,貪生怕死。在這個基礎上,軍事素質高的人,成為軍官、將領甚至統帥。而他們的基礎素質,不應該變化,依然是忠誠、勇敢、忠實。
而國民黨的將領和軍官,尤其是高級將領,絕大多數不忠誠,不勇敢,不忠實。臨陣而懼,以鄰為壑,執行命令推三阻四,結果敗戰連連。
寫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是被張靈甫的FANS們氣的。本來,張某人抗日也抗了,兵敗也自殺了。作為一個軍人,也算不錯,說說好話也沒什麼。問題是,很多人是帶著另外的目的鼓吹他,即他對領袖蔣介石的忠誠!他們把張推成抗日大英雄,然後反過來指責解放軍殺了抗日大英雄,然後台灣式的人造悲情一番。
在張靈甫對面的那些人,也抗日。而且,是由於作為職業軍人的張靈甫們無能,才逼得這些農民不得不拿起槍當兵。任何一個國民黨的職業軍人,看見這些農民,首先應該感到慚愧!
其次,抗日名將這個稱呼沒那麼賤價。張靈甫直到常德會戰後,才成為師長,獨領一軍,可以算將。而此後值得一提的抗日戰役僅雪峰山,張沒有出彩紀錄。一個旅團級幹部,指揮一個旅一個團,怎麼抗日名將?打下幾個陣地,血戰到斷腿,就算名將?那我們準備印刷一本辭典厚的名將譜麼?
而在這些人的嘴裡,真正的抗日名將,而且也是抗戰期間張靈甫的上司的王耀武,從不提及!為什麼,王將軍抗日不力?戰功不顯?不是,是因為他後來被解放軍俘虜了,而且被改造了,不再忠於那個校長。
你要為光頭招魂,請便,但是請不要玷污“抗日”。抗日不是為了蔣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