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六大「非遺」之一石灣陶塑技藝

佛山六大「非遺」之一石灣陶塑技藝

佛山六大「非遺」之一石灣陶塑技藝

生肖文化

石灣藝術陶器的生產始於唐代。唐代石灣窯燒製陶瓷,採用平面近似半橢圓形的饅頭窯;釉色以青釉為主,醬釉次之;製作技術與工藝則輪制與手輪兼制並用;產品以日用器皿為多,常見的有碗、碟、壺和喪葬用的高身陶壇、三足香爐等。
  
唐末,陶瓷器皿造型更趨簡潔優美,款式多樣,壺多為長流,流與柄和壺口幾成平行,壺身往往作成瓜稜形,並有梅瓶、玉壺春等式樣。碗有爪稜形、葵花形,而以斗笠形最為流行。
  
宋代是陶瓷極盛時期,整個社會的消費時尚推動了陶瓷業的空前發展。從事陶瓷製作的窯場遍佈全國,日用陶瓷、建築園林陶瓷和藝術陶瓷的品種急劇增多,造型、款式日益翻新,因而後世有"唐八百、宋三千"的讚譽。琉璃瓦脊的出現確立了石灣陶藝的面貌,它既被人們珍重,又不必在密室裡珍藏。宋代的釉色品種也遠比前代豐富。除傳統的黃釉、黑釉、青白釉之外,還創造了彩釉、花釉、窯變釉等。裝飾紋樣更為新奇多樣,裝飾手法更加豐富多采:刻花、劃花、印花、繪花、堆貼、浮雕以及運用樹葉、剪紙貼飾等等。陶瓷器生產是宋代經濟中最重要的商品生產之一,外銷商品中絕大多數是陶瓷器。為適應外銷擴大對外貿易,陶瓷業逐漸從內地向沿海的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發展。
  
當時石灣陶業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是交通便利和陶土比較豐富。官窯水道漸趨淤淺,水運交通中心不得不移至佛山和石灣。佛山與石灣相連,汾江和東平河直通廣州,產品運往廣州出口十分便利。石灣一帶又有陶泥崗沙,取材方便,於是本來就有陶瓷業基礎的石灣便很快發展成為嶺南重要的陶器生產基地。

由於佛山歷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造就了不少能工巧匠,所以這裡陶塑工藝品很多,也很出名,享有“石灣瓦、甲天下”之稱。石灣陶塑歷史久遠,代代藝人承先啟後,佳作不絕、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明代以後,種類和題材則漸趨廣泛,漁、樵、耕、讀、牧、奕、飲、琴、游、戲乃至拍蚊、搔癢、挖耳等等百姓日常勞動、生活情景,各類花鳥蟲魚、野獸家畜與菜蔬瓜果等百姓熟悉的事物,以及達摩羅漢、觀音、壽星、濟公、八仙、鍾馗、關公等等百姓熟悉與喜愛的神仙人物與歷史人物,都在石灣陶塑藝術中得到真實生動的表現,褒忠貶奸、扶正嫉邪、祈福求安、尊老愛幼等等百姓的道德觀念與社會態度在石灣陶塑藝術中得到傳神的體現。因此,有人稱石灣陶塑題材“堪稱為一部濃縮的中國民俗文化的百科全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生肖文化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