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六大「非遺」之一龍舟說唱

佛山六大「非遺」之一龍舟說唱

佛山六大「非遺」之一龍舟說唱

生肖文化

龍舟說唱的道具——龍舟,一般長約60厘米,分上下兩層,“上層是唐僧、孫悟空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形象,意為避邪”,下層是十名壯漢,名叫“扒仔”,他們都正在奮力扒龍舟。龍舟上面豎有兩支小紅旗,正反兩面分別寫有“乘風破浪、水上先行”;“家家迪吉、戶戶安康”等16字。龍舟下方有塊布襯托,意為水面。整個龍舟由一支長約1米半的木棍撐起,走村過戶唱龍舟時,藝人便一手持龍舟木杖,同時扣著小鑼小鼓,邊吟唱邊敲打。

“龍舟”歌,俗稱唱“龍舟”,以順德腔為正宗,是粵劇、粵曲的一種曲牌,節奏自由,唱詞基本為七字句。龍舟曲目多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再加上說唱人自己的藝術加工混合而成。

為什麼這種說唱藝術叫做“唱龍舟”呢?因為龍有龍馬精神之意,賽龍舟活動向來為珠三角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形式之一,因此,“唱龍舟”的老藝人都是手持一隻龍舟手杖做道具。如今,“龍舟”同“木魚”、“南音”一樣已成為粵劇的曲牌名稱了。

“龍舟說唱”始於清乾隆年間,一原籍廣東順德龍江鄉的破落子弟首創了這種說唱體的“龍舟歌”。流浪歌者肩扛木雕龍,左手掛小鑼小鼓,一邊吟唱,一邊敲打,很有一番韻味。這種說唱形式曾廣泛流傳於珠江三角洲鄉鎮,內容涵蓋了眾多廣泛流傳的古典民間故事與傳說,被吸收成為粵劇唱腔的常用曲牌。

龍舟的傳統曲目內容豐富,以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為主。如《八仙賀壽》、《仙姬送子》、《昭君和番》、《三聘孔明》、《鳳儀亭訴苦》等,都頗受群眾歡迎。辛亥革命前後,曾有所謂“社會龍舟”(或稱“政治龍舟”)出現。這些作品。評述時局,抒發政見,對鼓吹革命,起過積極的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社會龍舟庚戌年廣東大事記》,歌中概述了辛亥革命前一年廣東的政治事件,如抨擊清廷的假立憲,揭發粵漢鐵路經營的腐敗、頌揚新軍起義、諷刺議員包庇賭博、鼓動民眾剪除髮辮等等,從中可見作者的思想是相當激進的。此歌首尾兩章,著重宣揚廣東新軍起義,鼓吹武裝鬥爭,尤有積極意義,直接號召推翻清廷統治,這在當時是很有革命性、很了不起的。這些直接反映現實生活的社會龍舟,在新中國成立前的一段時間裡,也曾出現過。抗日戰爭勝利後,廣州地區的社會生活一度極為混亂,煙、賭、嫖等為害甚烈。當時有些作者,就曾寫過“除三害”之類的社會龍舟,以警醒世人,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

現在要繼承發展“龍舟說唱”,既要保留傳統的純唱,也要發展好說唱。與時俱進,只有不斷將時代信息融入“龍舟說唱”的內容,這一民間藝術才能傳承和發揚光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生肖文化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