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人民特別重視教育,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興辦了不少學校。有「寧肯啃樹皮,也要讓兒女上學」的好傳統。解放後,各地紛紛建立「家長會」、「董事會」等民間辦學組織,自
婚俗,是朝鮮族家庭禮儀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過去,婚俗複雜,禮儀繁多,首先,男方家要讓媒人到女方家看女方情況如何,這叫「看善」,與漢族的「相親」差不多。如滿意,小伙正
中國朝鮮族、朝鮮以及韓國說的都是同一種語言。在建立大韓民國之前,這個語言都被統稱為朝鮮語。 韓國建立以後,韓國國內學術界和民眾根據國名以及同朝鮮對峙等政治原因,將該
泡菜是朝鮮族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發酵食品。朝鮮族泡菜做工精細,享有盛譽,是入冬後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備菜餚。泡菜味道的好壞,也是主婦烹調手藝高低的標誌。 辣白菜是泡菜的一種
冷面,起源於高麗朝時期,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朝鮮族冷面,是從十九世紀末隨朝鮮族人口遷入傳入中國,至今約有150年,是我國朝鮮族最具代表性的飲食。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位於吉林
朝鮮族歷來喜穿白衣素服,故有「白衣民族」之稱。在盛大節日,隆重慶典等場合,朝鮮族男女都習慣穿白色衣衫,故又有「白衣之國」的美稱。遷入初期,朝鮮族人多居於偏僻的山村
朝鮮族母語文化非常發達,且體系相當完備。從幼兒一直到大學的教育以及各項文化事業,都已形成了極為完善的母語文化系統。有關調查顯示,在延邊作家協會會員中,朝鮮族會員占
和龍市是朝鮮族聚居地,民間藝術傳承與發展具有鮮明的朝鮮族民族氣息。朝鮮族是尊老愛幼、崇歌尚舞的優秀民族,幾千年來,朝鮮族民間文化娛樂生活中一直有老兩口唱跳的節目,
音樂 朝鮮民族傳統民俗音樂形式多樣,主要包括盤索裡、農樂和散調等。其中盤索裡作為一種朝鮮傳統曲藝形式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農樂和散調則被列入韓國重要無
跳板是朝鮮族姑娘們所鍾愛的一項體育活動。跳板兩端的姑娘踏動跳板,此起彼落,婀娜多姿,宛如空中芭蕾,別有一番情趣。做為一種健康的傳統體育運動,。朝鮮族民間有句俗話說
朝鮮族長鼓起源於印度細腰鼓,又名「杖鼓」,歷史曾流行於中原地區。朝鮮族民間樂器。歷史悠久、構造獨特、音色柔和,常用於歌、舞伴奏和器樂合奏。朝鮮族長鼓起源於印度的細
朝鮮族的傳統風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團、切塊、撒上豆面並加稀蜜、白糖 製成。冷面是在蕎麥面中加澱粉、水,和勻成麵條,煮熟
公元1700年之後一些不堪朝鮮馮堅通知借記的殘酷剝削和自然災害的朝鮮人仍然攜家眷、牽牛馬而潛居中國北美謀生。特別是1869年朝鮮北部遭受大災難,一些苦難的朝鮮農民越過鴨綠江
在秋冬時節,朝鮮民族經常製作一種小方塊米糕(也稱「打糕」),最常見的一種叫「糯米打糕」,用糯米精製而成。臨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糯米打糕,分贈鄰居和親友。 從這
圖們市月晴鎮白龍村,是集民俗飲食、傳統農耕生活展示為一體的「中國朝鮮族(朝鮮族女人開放嗎)百年部落」,朝鮮族(朝鮮族女人開放嗎)「農耕舞」表演聞名遐邇,3座古遺址將這裡
一、出生禮:朝鮮民族把出生禮視為人生的開端禮,非常講究。出生禮中有「忌繩」、「百日」、「抓周」等。 二、婚禮:是朝鮮族人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項大事。過去,圍繞著婚禮制
中醫學主要是在傳統中醫和印度傳統醫學的基礎上學習而來的。其治療方法和技巧基本屬於傳統中醫的範疇。蒙元時期,韓醫開始自成體系。「四象醫學」得到發展。在朝鮮王朝時期,
回婚禮是朝鮮族慶賀60週歲的祝壽活動,回婚禮是結婚60週年時舉辦的慶典禮儀,現在有的地方將回婚禮納入回甲節共同慶祝。它既保存了一些傳統的民俗文化,又融進了新時代的文化內
朝鮮族自古以來,將孝道視為萬行首,因而在喪禮與祭禮中,比其他禮儀更徹底的體現了崇拜祖先的觀念,逐步形成了喪禮,祭禮程序。朝鮮族多實行土葬,散居在城鎮的也實行火葬。
每年初春,當冰天雪地的長白山上各種樹木還沒有從冬眠中甦醒過來的時候,就有一種粉紅色的山花迎風冒雪、爭春怒放,開得一片紅火。朝鮮族叫它「金達萊」。金達萊屬杜鵑科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