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的炊事器具和飲食用器頗有獨特之處。 鍋 朝鮮族鍋系生鐵鑄造.雖有大小之別,但造型基本相同。形似斷圓形柱體,鍋底深而較平,鍋蓋也是生鐵鑄造有把手,蓋得嚴實不易跑掉
音樂 朝鮮民族傳統民俗音樂形式多樣,主要包括盤索裡、農樂和散調等。其中盤索裡作為一種朝鮮傳統曲藝形式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農樂和散調則被列入韓國重要無
朝鮮族是一個愛吃狗肉的民族。在朝鮮族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是說朝鮮族人愛吃狗肉,鍋裡滾開以後,那香味把神仙饞得都站不穩了。朝鮮族愛吃狗肉
朝鮮族民間舞蹈的特點是動律優美、細膩、柔和而悠長,動中有靜、柔中帶剛的舞步恰似輕靈高雅的白鶴。其中著名的民間舞蹈有:歡快喜慶豐收的《農樂舞》、身挎長鼓抒情柔美的《
朝鮮族喜歡食米飯,擅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十分講究,做米飯用的鐵鍋,底深、收口、蓋嚴,受熱均勻,能燜住氣兒,做出的米飯顆粒鬆軟,飯味純正。一鍋一次可以做出質地不同的
朝鮮族自古以來,將孝道視為萬行首,因而在喪禮與祭禮中,比其他禮儀更徹底的體現了崇拜祖先的觀念,逐步形成了喪禮,祭禮程序。朝鮮族多實行土葬,散居在城鎮的也實行火葬。
朝鮮民族的傳統服裝叫韓服,最大的特點是斜襟,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男女服飾迥然不同,男人穿褲,女人穿裙。男裝的特點是褲襠和褲腿都較寬,褲腳系布帶,便於盤腿席坐;婦女
韓語與朝鮮語是同一種語言。全球約有7560萬人使用朝鮮語(韓語),是世界第十三大語言。隨著韓國在國際社會政治、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學習韓語的人數也不斷增長。在美國、日本、
回婚禮是朝鮮族慶賀60週歲的祝壽活動,回婚禮是結婚60週年時舉辦的慶典禮儀,現在有的地方將回婚禮納入回甲節共同慶祝。它既保存了一些傳統的民俗文化,又融進了新時代的文化內
在朝鮮族文化中「農樂舞」俗稱「農樂」,其歷史可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春播秋收時的祭天儀式中的「踩地神」。「農樂舞」是一種融音樂、舞蹈、演唱為一體綜合性的民族民間藝術。農
朝鮮族村落多半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房屋別具一格。屋頂四面斜坡,屋裡用木板隔成單間,各屋之間有門道相通。屋內設平地炕,炕底有火道,即使是嚴冬,室內也溫暖如春。 朝鮮族
細篳篥是在朝鮮族中廣為流傳的民間樂器,主要流行在中國吉林省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以及其它朝鮮族聚居地區。細篳篥的發音宏亮,音色高亢雄健,具有濃郁的朝鮮族特色。 細篳篥的
冷面,起源於高麗朝時期,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朝鮮族冷面,是從十九世紀末隨朝鮮族人口遷入傳入中國,至今約有150年,是我國朝鮮族最具代表性的飲食。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位於吉林
朝鮮族民間樂器原有40多種,洞簫、短簫、篳篥、嗩吶等吹管樂器;奚琴(鄉胡)、四弦奚琴、牙箏等拉絃樂器;玄琴(玄鶴琴)、伽伽琴等彈撥樂器和杖鼓(長鼓)、手鼓、架鼓、大鑼、大金、小
朝鮮族婚禮形式較多,各不相同。在結婚古俗中以踩麻袋和推木雁比較有趣。在結婚這一天,新郎穿著禮服,戴著禮帽,騎馬來到新娘家。 女方在新郎下馬的地方放一條麻袋,麻袋裡裝
朝鮮族人民不僅能歌善舞,喜愛音樂,而且注重衣著打扮,講究儀表。 白色是朝鮮族最喜歡的服裝顏色,象徵著純潔、善良、高尚、神聖,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
訓民正音(現稱Hangul)是朝鮮語所使用的字母,為朝鮮(一四一八年至一四五零年)的第四代皇帝-世宗大王所創造,於一四四六年十月發表。古時的訓民正音有二十八個字母;而現代朝鮮語有
朝鮮族人民熱愛體育運動。摔跤是他們的古老的體育和娛樂活動。素有「摔跤之鄉」之稱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歷史。每逢端午節或中秋節,四方摔跤手雲集,爭
中國朝鮮族、朝鮮以及韓國說的都是同一種語言。在建立大韓民國之前,這個語言都被統稱為朝鮮語。 韓國建立以後,韓國國內學術界和民眾根據國名以及同朝鮮對峙等政治原因,將該
朝鮮族婚禮,非常特別的地方就是新郎要接受大桌。大桌是朝鮮族舉行婚禮時專為新郎或新娘準備的筵席,大桌上擺放各種食品,其中最醒目的是嘴裡叼著紅色尖椒的煮熟的公雞,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