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人民不僅能歌善舞,喜愛音樂,而且注重衣著打扮,講究儀表。 白色是朝鮮族最喜歡的服裝顏色,象徵著純潔、善良、高尚、神聖,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
朝鮮族喜歡食米飯,擅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十分講究,做米飯用的鐵鍋,底深、收口、蓋嚴,受熱均勻,能燜住氣兒,做出的米飯顆粒鬆軟,飯味純正。一鍋一次可以做出質地不同的
朝鮮族的傳統風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團、切塊、撒上豆面並加稀蜜、白糖 製成。冷面是在蕎麥面中加澱粉、水,和勻成麵條,煮熟
朝鮮族歷來喜穿白衣素服,故有「白衣民族」之稱。在盛大節日,隆重慶典等場合,朝鮮族男女都習慣穿白色衣衫,故又有「白衣之國」的美稱。遷入初期,朝鮮族人多居於偏僻的山村
朝鮮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依山傍水的自然環境中,飲食文化豐富多彩,富有情趣。朝鮮族代表性的飲食有泡菜、燒烤、冷面和狗肉。泡菜是朝鮮族人民最基本、最普通的風味菜食之一。
早期遷徙 在清朝對東疆的「封禁」時期,中朝兩國對邊界的管理都相當嚴格。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朝鮮人越江而至中國領土者仍屢見不鮮。公元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朝鮮肅宗二十
在朝鮮族文化中「農樂舞」俗稱「農樂」,其歷史可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春播秋收時的祭天儀式中的「踩地神」。「農樂舞」是一種融音樂、舞蹈、演唱為一體綜合性的民族民間藝術。農
朝鮮族的傳統風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團、切塊、撒上豆面並加稀蜜、白糖 製成。冷面是在蕎麥面中加澱粉、水,和勻成麵條,煮熟
朝鮮族自古以來,將孝道視為萬行首,因而在喪禮與祭禮中,比其他禮儀更徹底的體現了崇拜祖先的觀念,逐步形成了喪禮,祭禮程序。朝鮮族多實行土葬,散居在城鎮的也實行火葬。
回婚禮是朝鮮族慶賀60週歲的祝壽活動,回婚禮是結婚60週年時舉辦的慶典禮儀,現在有的地方將回婚禮納入回甲節共同慶祝。它既保存了一些傳統的民俗文化,又融進了新時代的文化內
朝鮮族的家系親戚稱呼,有血緣關係的直系親戚叫父黨;母系親戚為外系,叫母黨;妻系親戚為妻黨。還有姑母親戚叫內系,母親的姐姝為姨系。朝鮮族的親戚以此家族來形成。外加查頓
朝鮮族民間樂器原有40多種,洞簫、短簫、篳篥、嗩吶等吹管樂器;奚琴(鄉胡)、四弦奚琴、牙箏等拉絃樂器;玄琴(玄鶴琴)、伽伽琴等彈撥樂器和杖鼓(長鼓)、手鼓、架鼓、大鑼、大金、小
中國朝鮮族、朝鮮以及韓國說的都是同一種語言。在建立大韓民國之前,這個語言都被統稱為朝鮮語。 韓國建立以後,韓國國內學術界和民眾根據國名以及同朝鮮對峙等政治原因,將該
2009年,由100,000人參加演出的世界團體操和藝術表演史上規模空前的經典巨著《阿里郎》,引起了世界震撼性的極大關注。眾多媒體紛紛以「夢幻般的迷人景象」「舉世無雙的藝術傑作
在秋冬時節,朝鮮民族經常製作一種小方塊米糕(也稱「打糕」),最常見的一種叫「糯米打糕」,用糯米精製而成。臨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糯米打糕,分贈鄰居和親友。 從這
朝鮮族是一個愛吃狗肉的民族。在朝鮮族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是說朝鮮族人愛吃狗肉,鍋裡滾開以後,那香味把神仙饞得都站不穩了。朝鮮族愛吃狗肉
朝鮮族老人的盛大節日。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每年8月15日慶祝這個節日;黑龍江省在每年農曆6月24日。這一天,60歲以上的老人都要佩戴大紅花,接受人們的祝福。身著五彩繽紛、綴有
婚俗,是朝鮮族家庭禮儀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過去,婚俗複雜,禮儀繁多,首先,男方家要讓媒人到女方家看女方情況如何,這叫「看善」,與漢族的「相親」差不多。如滿意,小伙正
韓語與朝鮮語是同一種語言。全球約有7560萬人使用朝鮮語(韓語),是世界第十三大語言。隨著韓國在國際社會政治、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學習韓語的人數也不斷增長。在美國、日本、
音樂 朝鮮民族傳統民俗音樂形式多樣,主要包括盤索裡、農樂和散調等。其中盤索裡作為一種朝鮮傳統曲藝形式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農樂和散調則被列入韓國重要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