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杜甫的《晨雨》,一起來看看吧!
晨雨
杜甫〔唐代〕
小雨晨光內,初來葉上聞。
霧交才灑地,風逆旋隨雲。
暫起柴荊色,輕沾鳥獸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這首詩摹寫的是清晨微雨,與詩人其他詠雨詩「從題外著筆」不同,此詩從正面切題,字字實寫小雨。充分顯示了詩人摹景狀物的筆力。 先看首聯:「小雨晨光閃」是「見」,「初來葉上聞」是「聽」。從此詩內容的內在聯繫來看,「聽」應在「見」之前,晨曦微露,詩人尚未出門,正是淅淅瀝瀝的小雨在窗外樹葉上傳聲,詩人興致勃發,出門觀看,方見雨絲在晨色中泛光。這聯是緊扣一個「小」字來狀雨。試想,大雨滂沱的話,怎見雨絲反照晨曦?同時,首聯將小雨置晨曦、樹木的背景中,既切題,又具詩情畫意。
頷聯轉寫雨的動態:「霧交才灑地,風折旋隨雲。」銀絲之雨竟弱不禁風,迎風便折,隨之向空,只是和著霧略為濕重,才肯飄灑大地。這仍是寫雨之細,一個「折」字既顯風力,更摹雨微。
頸聯寫雨潤物消暑之功。灌木叢經雨清秀,鳥獸群沐雨安閒,一切都顯得恬靜且生機盎然。一「暫」一「輕」仍然是著力刻畫雨「小」。
尾聯,詩人的視覺由近而愈遠,「麝香山一半,」濛濛細雨中的麝香山隱隱約約,還是從小雨上著筆。「亭午未全分」照應首聯的「晨光」,寫出了時間的推移。
這首《晨雨》的筆觸由聽覺到視覺,由近及遠,由晨至午,總在「小」和「晨」二字上落想,精心繪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圖。它既反映出詩人深厚的藝術功力,又於毫髮之處顯見他對生活強烈的愛。你能希望一個生活悲觀,意志消沉的人吟出如此醇美的詩句嗎?只有對生活充滿激情的人才具有這樣的審美情趣,才能創作出如此迷人的意境,從而撥動讀者對大自然純真之美的愛慕之弦!
相關內容: 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