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譯文及賞析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譯文及賞析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譯文及賞析

白居易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譯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代: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譯文

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園邊歡度佳節。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卻是在被貶後的湓浦沙頭水館前度過。

向著西北望也看不到家鄉,人在東南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

昨天的秋風吹過無人理會這淒涼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還似以往。

賞析

歌題目的中心語「望月」,是敘述也是行為,其修飾語時間「八月十五日夜」和地點「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環境時,還突出「望」的動作,又強化「望」之月的圓盤貌。顯然是這個「望」月引發了詩人情懷。

其實,詩人就是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的人生感慨,詩歌首頷聯正是詩人關照月亮的思考。從邏輯上應該「明、曲江池畔、朝廷盛會歡飲圖。詩歌起筆不同反響,召喚其昔日的觥籌交頷聯的今年貶謫的「湓浦沙頭水館前」的失落。繁華的過去越明朗,對照今日的淒冷就越有感覺,以此造成的昔今懸殊反差,猶如從天堂掉入地獄的悲苦感。

可是兩聯二十八言中,詩人不煩厭地重複「八月十五夜」,顯然它帶給詩人的心靈是震撼的,也是慘痛的。讓詩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歡樂,獨自苦品著眼前的寂寞和淒苦。詩句一望而知地運用了昔今對比手法,其實每一聯都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場景,對比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情景意境的對比,今晚觀賞的心情,是一種過去到現在的物是人非的感傷情懷。

月亮在古典詩歌裡,更多承載了懷鄉思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這些月亮內涵是因空間距離產生而寄寓感情的。不過月亮也會出現時間概念,它卻成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劉禹錫《石頭城》)」「春江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這些詩句裡的月亮意象無不指向時間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給個體生命的悵惘痛苦。

昔今這種對比古詩裡還是常見的,「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杜甫《登岳陽樓》),過去聽聞就該登樓觀望洞庭水,可是不知為何直至今朝才有機緣登臨,道出詩人生活無盡的無奈和生活的淒楚遭遇。其實白居易在對比中也在暗示自己無法主宰命運的無奈和感傷之情。

詩歌的首頷聯多層面的表現詩人的痛苦感,其實這還是生活橫截面的對比,那詩歌又是如何完成內容的轉折呢?從內容上頸聯涉及望鄉和圓月,表面上像在思鄉,但是「望鄉「行為反映的心理,卻浸透著詩人的孤寂和淒苦,而這種心理再次強化了內在的主體孤苦體驗。「見月」就是觀賞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輪圓月,但行為發問的竟為「幾回圓人極度孤寂產生的心理結果。「西北望四方眺望故鄉和四野觀望明月,能想像出一個人觀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鄉帶給自己溫暖,能看到心中一輪明月留給自己關懷,卻出現相反結果,徒添了詩人不盡的淒苦感。

詩歌是如此極盡曲折的突出詩人貶謫的孤寂之情,尾聯詩人細節化的再現秋風月光。「秋風秋雨愁煞人」,過去的日子出現的「昨風一吹無人會」,沒有人領會這淒厲秋風的涼意。能忽略這淒冷秋風的肌膚感,一定是人們沉浸在無情的喜悅裡,已然忘記了秋風的淒冷,這裡突出詩人過去日子的歡快感。「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說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還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氣之人了,照應詩歌前文對比的物是人非的無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這樣的月光照在身上,卻令人清冷至極,置身「湓浦沙頭水館前」環境裡,心內卻是清冷感,詩歌在這進一步強化了詩人貶謫後面對十五驚歎詩人詩歌技巧的嫻熟,尺幅之間盡情描摹無形的心裡悲苦!

相關內容: 白居易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白居易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