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有什麼價值?只是為了消遣娛樂嗎?

《山海經》有什麼價值?只是為了消遣娛樂嗎?

《山海經》有什麼價值?只是為了消遣娛樂嗎?

山海經

說到《山海經》,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作為中國古今第一奇書,《山海經》書途坎坷,其價值一直被嚴重低估,古人閱讀山海經,彷彿只是為了消遣娛樂,或尋奇異刺激,因此司馬遷直言「余不敢言也」,紀曉嵐將之歸於荒誕不經的志怪小說,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

那麼,山海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現代一個學者研究山海經數十年,復原出4200年前的地圖,並在其上標注出了《山海經》中的「黃帝之城」地點,令人驚訝的是,考古竟然在其附近發現一座迄今為止中國規模最大的罕見的石頭古城,比良渚古城還要大。

王紅旗,1946年出生,河北涿鹿人,1970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長期從事技術工作、學術研究文化創作,內容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

上世紀八十年代,王紅旗開始研究《山海經》,經過二十餘年研究,王紅旗發現《山海經》並非一時之作,而是歷經大禹、夏朝、商朝、周朝四個時代,即大禹時代的《五藏山經》、夏朝的《海外四經》、商朝的《大荒四經》、周朝的《海內五經》,最終合併而成。

由於歲月變遷,地形地貌不斷變化,最貼近黃帝時代的是大禹的《五藏山經》,因此想要根據山海經尋找「黃帝之城」,最直接的資料是《五藏山經》。根據王紅旗的研究,《五藏山經》是大禹時代的國土資源考察白皮書,其地形地貌符合中國四五千年前的實際情況,具有豐富的科學與文化價值。

上世紀九十年代,王紅旗與畫家夫人孫曉琴合作,歷時五年,根據科學運算古地貌變化與史書記載的地理變遷,繪製出數十幅山海經地理復原圖,最終在1999年42萬平方米的《帝禹山河圖》,將《五藏山經》記載的東西南北中五個區域26條山脈447座山,及其相關的258處水系、348處地望、673處礦物、525處植物、473處動物、95處人文活動場景,全部標注在《帝禹山河圖》上。

在《帝禹山河圖》上,王紅旗將黃帝都城崑崙的位置標注在黃河河套以南的鄂爾多斯高原之上。《帝禹山河圖》於1999年9月9日問世之後,王紅旗就期待著考古工作者在鄂爾多斯高原發現先夏時期古城遺址。

起初,不少考古專家對《帝禹山河圖》標注的黃帝之城並不在意,因為史書記載非常明確,古史傳說都將黃帝都城崑崙與黃河發源地聯繫在一起,《山海經》稱「崑崙之墟」為「帝之下都」,具體來說即黃河發源於崑崙東北方,因此黃帝都城「崑崙之墟」在今日黃河發源地附近,比如山海經記載:

《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 海內崑崙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墟,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

既然如此,為何深研《山海經》的王紅旗,卻做出黃帝之城在鄂爾多斯高原之上的判斷?原因很簡單,王紅旗認為:在先夏時期和夏商周時期,人們所知道的黃河發源地,實際上在今日的河套地區,在4000多年前此地曾有許多大湖澤,後套湖澤即《山海經》所說的黃河發源地泑澤。簡單地說,古今對黃河之源認知不一,帶來判斷上的偏差。

所謂「帝之下都」,結合春秋戰國燕國有上都和下都之分,上都在薊,行政經濟中心,下都在易縣,軍事防禦中心,因此山海經中的「帝之下都」可能就是黃帝的軍事防禦中心。

令人意外的是,王紅旗標注的崑崙之墟附近,果真發現了一座上古之城,距今4300餘年。

1976年,在陝西榆林神木高家堡鎮石峁村,在王紅旗標注的「黃帝下都」附近地區,考古專家發現一座上古遺址,只是當初以為一般遺址,進行了初步挖掘,直到2011年之後,這一遺址開始大規模發掘,隨後奇跡發生,原來這是一座龐大的「石城」軍事要塞,出土無數珍貴的文物,面積約425萬平方米,是史前規模最大的古城遺址,被史學界稱之為「石峁古城」。

儘管石峁古城城牆中嵌入大量玉器的情形,與史書記載中的黃帝之城「以玉為檻」和「以玉為兵」描述高度一致,但由於石峁古城並未出土文字,所以難以100%判斷主人是誰,但不少學者結合《山海經》、史書記載與考古發現,認為這就是「黃帝下都」,除了王紅旗之外,還有著名學者沈長雲,撰寫了一篇《石峁古城是黃帝部族居邑》,認為石峁古城是黃帝部落居邑。

學者之所以如此判斷,單從《山海經》而言,有這麼一個重要記載。

一直以來,我們都將黃帝作為中原正統來看,但實際上根據山海經記載,歷史上的軒轅黃帝應該是白狄姬姓。

《大荒西經》: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大荒北經》: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漢王符所作《潛夫論·志氏姓》:隗姓赤狄,姮(姬)姓白狄……短(姬)即犬戎氏,其先本出於黃帝。

《山海經》與《潛夫論》指出,歷史上的黃帝,其實是白狄出身,白狄的一支是犬戎,曾經聯合申國攻打周朝,殺死周幽王掠奪褒姒。黃帝、犬戎與周人等系出同源,都是姬姓。有一個觀點,黃帝是周人祖先,因此周朝建立之後,將黃帝定為五帝之首,目的是熱捧黃帝抬高祖先。

司馬遷的《五帝本紀》中,記載黃帝「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典型的遊牧民族風格,與炎帝農耕文明記載大不相同,佐證了《山海經》的黃帝白狄身份。

而根據春秋《左傳》記載,白狄當時就分佈在雍州北部(如今陝北一帶)。公元前550年,受秦國擠壓,無奈東遷到河北石家莊一帶,此後建立威震八方的中山國,被譽為戰國第八雄。白狄與黃帝活動區域高度重疊,進一步佐證黃帝白狄身份,以及活躍在石峁古城所在的陝北一帶的事實。

更為重要的是,在4300餘年前,陝北地區出現這麼一股強大的力量,如果不是黃帝又會是誰?

總而言之,種種跡象表明,石峁古城就是傳說中的「帝之下都」與「黃帝之城」,只是如今缺少一錘定音的證據罷了。尤為重要的是,從石峁古城出現來看《山海經》價值,儘管王紅旗判斷的黃帝之城與石峁古城距離略有偏差,卻應該在允許範圍之內,證實《山海經》或許真可謂是「人類最早的大規模國土資源考察記錄」,具有不可估量的學術價值,現代學者應該重新審視《山海經》。

值得一提的是,閱讀研究《山海經》,不能以今天地理地貌判斷,而需要考慮4000餘年的歲月變遷,在此基礎之上,或許還能挖掘出更多的遠古信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山海經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