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涼州詞(其一)》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王之渙《涼州詞(其一)》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王之渙《涼州詞(其一)》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涼州詞(其一)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人介紹】: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後遷居絳州(今山西絳縣)。他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詩用詞十分樸實,但是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王之渙的個性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還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

  【註釋】:

1、涼州詞:又名《涼州歌》。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涼州詞在唐代是樂府的常見曲名,多寫邊塞軍旅生活之事。

2、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縣)。

3、「遠」一作「直」。

4、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佈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9、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

10、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評析】: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動人畫面:洶湧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像一條絲帶蜿蜒飛上雲端。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越發顯得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這兩句的地理描寫為後面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第三句詩人一轉,引入羌笛之聲。戍邊士卒身處荒涼之地,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 「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楊柳: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

相關內容: 王之渙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