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嚴士元
春風倚棹2闔閭城3,水國4春寒5陰復晴6。
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7落地聽無聲。
日斜8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君去9若10逢11相12識問13,青袍14今已誤15儒生16。
詞語註釋
1.嚴士元:吳人,曾任員外郎。
2.倚棹(zhao):泊舟待發。
3.闔閭(he lǘ)城:即今江蘇蘇州市。
4.水國:水鄉
5.春寒:早春。
6.陰復晴:忽陰忽晴。
7.閒花:樹上留著的殘花。
8.日斜:夕陽。
9.去:離開。
10.若:假如。
11.逢:碰到。
12.相:我。
13.識問:詢問。
14.青袍:指唐朝九品官服。
15.誤:耽誤。
16.儒生:詩人的自稱。
白話譯文
春風之中你停船靠邊,將要告別這蘇州古城。江南的水鄉春寒料峭,時陰時晴地變幻不定。目力難見的牛毛細雨,不知不覺濕潤的衣襟。樹上的殘花飄然落地,輕輕漾漾地無一點聲音。薄暮時分你解纜開船,夕陽之下剩下一片帆影。湖南無邊的碧綠春草,充滿了我的惜別深情。你去若碰到相識的朋友,向你把我的情況打聽。你就這樣地告訴他們,我官職卑微誤了前程。
創作背景
寫這首詩的年代和寫詩的背景,現無可稽查。從詩的內容看,兩人是在蘇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後,嚴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劉長卿寫詩贈別。
文學賞析
這首詩,運用一連串「景語」來敘述事件的進程和人物的行動,即寫景是為了敘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畫水。然而,畢竟又是描寫了風景,所以畫面是生動的,辭藻是美麗的,詩意也顯得十分濃厚。
從「倚棹」二字,可以知道這兩位朋友是在城江邊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時值春初,南方水鄉還未脫去寒意,天氣乍陰乍晴,變幻不定。尋味開頭兩句,已經知道兩位朋友正在岸上攜手徘徊,在談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帶的天氣了。
三四兩句是有名的寫景句子。有人說詩人觀察入微,下筆精細。話是說得很對。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卻似乎看見兩人正在席地談天。因為他們同時都接觸到這些客觀的景物:笑談之際,飄來了一陣毛毛細雨,雨細得連看也看不見,衣服卻分明覺得微微濕潤。樹上,偶而飄下幾朵殘花,輕輕漾漾,落到地上連一點聲音都沒有。這不只是單純描寫風景,彷彿看見景色之中複印著人物的動作,可以領略到人物在欣賞景色時的愜意表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這句也應該同樣理解。一方面,它寫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帶出了兩人盤桓到薄暮時分而又戀戀不捨的情景。最後,嚴士元還是起身告辭了,詩人親自送到岸邊,眼看著解纜起帆,船兒在夕陽之下漸漸遠去。七個字同樣構成景物、事態和情感的交錯復迭。
以下,「草綠湖南萬里情」,補充點出嚴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詩人想像之中,但也摻雜著遊子遠行和朋友惜別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遠去,自然地激起了詩人心底的無限愁緒;因而他的臨別贈言,聽起來是那樣令人心酸:嚴士元這次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識的人問起詩人的消息,就這樣回答他「青袍今已誤儒生」。這是一句牢騷話。他認為自己當這一員小官,是很失意的,簡直是耽誤自己的前程了。
詩中的「景語」,既有「春寒陰復晴」的水國氣候特徵,又有「細雨濕衣」、「閒花落地」的眼前景象,還有「草綠湖南」的意中之景,幾個層次中,情、景、事同時在讀者眼前出現,寄托了與友人相遇而又別離的複雜情思。[3]
後世點評
《批選唐詩》:清空飄逸,文房之詩大抵皆然。
《唐詩善鳴集》:落句閑雅。
《唐七律雋》:語甚工警,以極作意,所以是中唐(「閒花落地」句下)。
《刪正二馮評閱才調集》:紀云:雖涉平調,尚不庸膚,中唐人詩清婉中自有雅致。
《大歷詩略》:五、六神彩飛動,調亦高朗,殊不類隨州,《才調集》作李嘉祐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