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早春野望》詩詞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早春野望》是由唐朝王勃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通過描寫旅途中江湖、青岫,表達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此詩情景交融,早春野望,觸景而生懷舊之情。
《早春野望》
江曠春潮白,山長曉岫青。
他鄉臨睨極,花柳映邊亭。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王勃被斥出沛王府之後,高宗乾封年間(666~667年)客居巴蜀時。此種遭遇,羈旅之中,最易引發感傷情緒,而在此詩中,卻表現為明快。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此詩描寫了初春的山景水色,表現遊子淡淡的思鄉之情。一句寫水,初春氣暖,冰融水流,河床空曠寬闊了,是橫寫。二句寫山,青山蒼翠,一片碧綠,是縱寫。前兩句詩描寫「江曠」、「山長」之景,雄渾闊大,氣象萬千,為詩歌的展開提供了廣闊的背景。
後兩句詩突出「他鄉」二字,在天長地闊的春光中,詩人獨自一人在異地他鄉面對,此情此景類似杜甫「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三、四句進一步寫遠望,特意點出「他鄉」,後邊才有了驛道「長亭」以及柳和花。春天往往是家人思念外出之人的時節,也是遊子思鄉的最甚時節,何況又在早晨。
詩寫得含蓄美妙,情景交融。此詩與杜甫的另外一首詩相似:「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絕句》)杜甫漂泊他鄉,望著眼前迷人的春景,思鄉之情越發強烈,不禁發出春將歸去,而人無歸期的感歎。
同樣的感慨也出現在王勃的詩中,不同的是王勃比較含蓄,他只是客觀地、不動聲色地描寫春潮、青岫、花樹、邊亭,但身在他鄉的羈客面對此景時的慨歎,表現十分明顯。因此杜甫的感歎也是王勃詩中的潛台詞。
這首小詩沒有細緻的動態描寫,詩人只是縱目遠望,以描寫遠景的方式描寫春光。詩渾厚開闊的氣勢,充滿著淡淡的鄉愁。此詩作者表現手法高明,詩人野望,首先看見江湖,青岫,但這不是野望的最終目的,因而詩人就登高極目瞭望,望見的只有「花樹映邊亭」。
詩人並沒有直接提到思鄉,只是描寫了一望再望,可是思鄉已從一望再望的字裡行間裡反映出來了。
名家點評
清代評論家黃叔燦在《唐詩箋注》云:「上二句是景,下二句是景中情。『花柳』三春,故園心動,卻著『邊亭』二字,連上二句,有不堪臨睨之悲。二十字中,極爐錘之妙。」
作者簡介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
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
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