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它結構簡單。筆畫連綿。在隸書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因為草書在書法藝術中以最具有韻味的抽像形式,表現了最生動的意象和境界,在狂亂中覺得優美。今天我們來欣賞的是今草的那種不拘章法,筆勢流暢的王羲之的《王羲之草書訣》。
王羲之草書訣拓印節選
《王羲之草書訣》又叫《右軍草法至寶》。草訣歌是一種歌訣,也是應用文的一種,但又不是詩歌。它卻嚴格遵守了近體詩的格律,平仄合律,對仗滿篇。《王羲之草書訣》全文106聯,除了首位兩聯外,一律使用了對仗。在詩壇上眾所周知,詩律是起於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的,是由沈約提出的一種新的詩體「永明體」,它是根據周顒在受印度佛經轉讀和梵文音韻的啟迪上所發現的漢字平、上、去、入,四聲而提出來的,直到到唐初才趨於成熟。但是《草書訣》的作者王羲之已經把詩律運用的十分到家,實在是非常難得。
《王羲之草書訣》的問世絕對不是什麼偶然。楷書在唐代的時候己經達到了頂峰,宋代的書家只好轉而謀求在行書、草書上希望能有所建樹,大力提倡研究法帖的源流優劣和書跡的真假,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行書和草書便得到充分的研究。《草書訣》應該是因為這一背景產生後的產物。
《草訣歌》可以稱的上是學習「王羲之草法」的至寶。它不但具有書法中的藝術美還有著和詩的韻律之美,而且內容十分精闢,僅僅是用一千餘字,就把常用的幾百個字的草法說的是明明白白。由於歌訣同字帖緊密結合,在閱讀的時候,彷彿這位良師就像是在身旁一般,一邊傳授口訣,一邊揮毫示範;待背熟後,在腦海中就好像有了一部極易翻檢的草書字典。《草訣歌》的作者不僅是詩家、書家,還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王羲之何如帖書法作品欣賞
《何如帖》是《平安三帖》之一。與《平安帖》、《奉橘帖》合裱為「平安三帖」。何如帖死王羲之用行書書寫尺牘作品,現在留存的墨跡是唐代雙鉤摹搨的。
何如帖
《何如帖》共二十七字,又叫《不審尊體帖》或《中冷帖》。《何如帖》行中帶楷,規矩儼然又不拘板,看上去有飄逸流暢的妙處,王羲之用筆圓勁流利,以中鋒為主,風格艷麗動人,並且秀骨清相,筆纖墨濃,如果不是鑒賞文字功力很深厚的人,是察覺不到其中的妙處所在的。書法作品中用筆用墨的輕重變化都會在作品上顯現出來,使作品顯得別有韻致,重筆會給觀賞的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輕筆則和諧協調,引人入勝。簡單的說,《何如帖》中的文字字勢結體欹正有致,不作正局,但是如果端端正正寫出來,那是唐代楷書的寫法,這就不是東晉時候晉人的寫作手法了。而「欹側」正是王羲之的行書最典型的特點,從動態中尋求平衡,達到「奇宕瀟灑,時出新致,以奇為正,不主故常」的境界。
而且《何如帖》筆畫清勁,雅靜宜人。整篇作品的氣息是平靜秀美的,沒有沾染上一絲塵世的塵埃。用筆乾爽利索,就像是用鐵在削泥一樣,表現出一種肯定與從容的意態。線條看上去雖然細小,但筋、骨、血、肉無一不全,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用筆有用到很多的側鋒,但並沒有顯現出扁薄的毛病。結體秀長飄逸,已完全脫去隸書的痕跡。魏晉時期的那種簡遠、高貴、不激不厲的風度已經在《何如帖》上全部展現出來,沒有一絲遺漏了。
王羲之被後人稱為什麼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被後世的人稱為書聖。那麼,王羲之為什麼會被稱為是聖呢?很多人認為可能是一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王羲之畫像
一是說因為他是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王羲之忠君愛國的事情在《世說新語》之中就有記載,他在受到奸人讒言的陷害的時候,王羲之並沒有退縮,而是大義凜然的去面對了。即使是死都不會改變他的報國之心。這就充分體現了王王羲之忠君愛國的思想情操。還有就是王羲之知仁義重孝道。他不論是在朝中做官還是被派到外邊做刺史太守,都能親自處理政務,愛護百姓。他在任會稽內史的時候,針對官員的治理和百姓賦役的黑暗做了調整,努力去推行要謹慎的任人為官,和平均賦役的政策。在旱情嚴重的時候,沒有等朝廷下令就開倉賑濟災民。這就是王羲之的仁義之處。還據史書的記載王羲之在任職期間一直是將他的老母親帶在身邊,悉心的時分,一直到他的母親逝世,盡到一位為人子女應做到的孝道,。綜上所述,足以說明王羲之是個道德品質高上的人。
二說他是一個學養深厚、富有創造精神的人。王羲之並不是生而知之,他的學養都是通過他發奮學習而來的。而現在小時候因為練字洗筆把池塘水都染黑了的故事足以證明他從小就十分的用工。《蘭亭序》是他傳世的詩文,這篇文章文辭優美,思想深刻,並被譽為是「天下第一行書」,這更加能證明他是一個才華橫溢、學養深厚的人。說他富有創造精神無法是因為他的字了,他的字是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輪美奐的書體,蘊含雄秀之氣。所以世人常常曹植寫的《洛神賦》中那段:「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來表示對王羲之書法之美的讚美。
綜上所述,王羲之是位德藝雙馨的人,是個受萬人敬仰的人,他對後世的影響是什麼巨大的,所以被尊稱王羲之為「書聖」,他是名至實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