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糧倉厲害在什麼地方?隋朝大糧倉為什麼能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說起我國歷史上的隋朝,這個朝代僅僅存在了38年的歷史,稱得上是我國最短命的王朝之一了。雖說歷史不長,但是隋朝在各個領域的發展卻有著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就像今天小編要說到的洛陽邊城的千年糧倉,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偉大的工程,體現出了隋朝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技術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隋煬帝即位後的第二年,即606年,就把都城從長安遷徙至洛陽。畢竟是新建的都城,況且一下子讓洛陽城增加了許多人口,隋煬帝擔心糧食供應不上,就決定在大運河·洛河岸邊建造三個糧倉,回洛倉、含嘉倉、洛口倉,以此來滿足城內居民的糧食需求。
不可否認隋朝大糧倉確實很厲害,充分體現了古人的智慧。洛陽發現的回洛倉遺址,屬於隋朝的國家級糧倉,整個倉城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365米,相當於50個國際標準足球場的面積。據推算,整個回洛倉可以儲存糧食大約3.6億斤,而隋朝總人口約為5000萬,都城洛陽人口將近100萬,如果按照當時每人每年消耗700斤糧食計算,也就是說,僅僅一個回洛倉的糧食,就足夠洛陽城居民食用半年。《隋書》裡面提到,全國有6座大型糧倉,其中回洛倉是隋朝的根本,也是國家的命脈所在。
它的修建十分科學,首先他的選址在地勢較高的地方,這裡水位較低。修建的時候每一道步驟都很細膩,當時人們封存糧食時,採用的是蓆子夾糠法,(將窖壁挖好後用火烤乾,把草木灰順勢攤在窖底,上面鋪上木板,木板之上再鋪上蓆子,蓆子上墊谷糠上面在鋪蓆子),使糧窖隔溫保濕。
糧倉建成之後整個洞穴都被火烤乾了,這就導致了糧倉內十分乾燥,不會產生寄生蟲和水分,為糧食存儲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儲存環境。據說在專家挖掘的過程中,發現了糧倉下面還有糧食穀物,神奇的是,沒過幾天種子意外的發芽了。14年回洛倉成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6月22日,也成了中國申報的「中國大運河」核心組成部分內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