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張先的生平介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歷史上,文壇政界始終不分家,多少文學家都在政界有很大的作為。而今天小明要講述的這位,做官不及歐陽修,作詞不如蘇柳,但他卻安享富貴,詞壇不可或缺!
生命伊始,攜父之志
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少年學書、因貧窮而肄業,只能依靠躬耕生活的張維迎來了人生的希望,他的兒子——張先誕生了。
張先
或是因為考取功名的念想,希望兒子能夠出人頭地,張維將大量精力花費在了對張先的教育上。張先也不負父親的期望,最終走在了進京趕考的路上。
少年風流,文采初現
年輕的張先,意氣風發,偶然間結識了一座庵裡的小尼姑。張先深深地被小尼姑吸引,小尼姑也為張先的才華所傾倒,二人一見鍾情,迅速的墜入了愛河。
這段感情終為世人所不容。庵中的老尼姑知道後勃然大怒,嚴厲訓斥了小尼姑,為了防止二人再見面,便把小尼姑關在了池塘中一小島的閣樓上。
然而當時二人已深陷這段感情之中。小尼姑將此事告訴了張先,並約定在夜深人靜時,張先划船到島上,小尼姑悄悄將梯子放下,二人在閣樓上相會。但好景不長,二人的做法最終被老尼姑發現,二人被迫分手。
臨別時,張先回想起過往種種,不勝眷戀,最終寫下一首《一叢花令》以寄意。
一叢花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一叢花令》盛極一時,不久後就傳入了同樣年輕的歐陽修耳中,歐陽修十分鍾愛這首詞,遺憾未能認識張先。但他並不知道的是,不久後的科舉考試,讓相差十七歲的二人產生了交集。
中年中進士,仕途無起落
宋仁宗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不惑之年的張先參加了科舉考試。而同一時期,因一首《一叢花令》而知其名的歐陽修,也來到了開封府,參加了同一期考試。
這次考試的主考官是晏殊,晏殊對張先、歐陽修的才華大為讚賞,然而,晏殊顯然更加看中歐陽修。科舉考試結果公佈了,張先中進士,歐陽修進士及第。
歐陽修
此後,歐陽修的仕途平步青雲,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張先的仕途則沒有起落,僅僅當了幾個小官,還是晏殊在知永興軍時,想到了張先,給他找了個通判的官位。不過張先也落得自在,時常與文人墨客一起游訪名山大川,樂趣無窮。張先「嘗知安陸」,所以有個「張安陸」的稱謂。
《天仙子》誕生,留名張三影
宋仁宗慶歷元年(公元1041年),年過半百的張先還只是個小小的嘉禾判官。這一日,張先因疾病纏身,沒有去官府工作。在家養病的張先,看著晚春的庭院裡落紅飄飛,想到自己已年過半百,一首《天仙子》有感而發。
天仙子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這首《天仙子》也是張先的得意之作。《古今詩話》中載:「有客謂子野曰:『人皆謂公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曰之為張三影?』客不曉。公曰:『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此餘生平所得意也。」之後,人們都稱呼張先「張三影」。
《天仙子》張先另有一雅號,這就又與歐陽修有關了。張先一次有事進京,特意去拜訪了同期進士的歐陽修,下人通報給歐陽修時,本就對張先的《一叢花令》念念不忘的歐陽修竟「倒屣迎之」,並說:「此乃『桃杏嫁東風』郎中」。張先「桃杏嫁東風郎中」的雅號也就坐實了。
懷念父親,《十詠圖》出世
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八十二歲的張先正翻閱父親張維生前的詩作。當翻閱到《吳興太守馬大卿會六老於南園人各賦詩》的最末兩句「它日定知傳好事,丹青寧羨洛中圖」時,張先不禁為之觸動,《十詠圖》在他心裡悄然誕生。
《十詠圖》
時年八十五,歸家燕燕忙
宋神宗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八十五歲一生詩酒風流的張先迎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小妾,並為此置辦宴席,邀請親友慶祝。張先的風流成性借此事也得以體現。好友蘇軾在宴會上也做了一首《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打趣張先。
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錦裡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柱下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後堂。
蘇軾
後世評價,詞壇不可或缺
宋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88歲的張先因病長辭於世。留給世人的就只有那百餘首詩詞和無數風流軼事了。張先的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
「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這是《石林詩話》對他詞的評價。他的詞都是在遊山玩水時創作來自娛自樂的,擅長作小令,亦作慢詞。詞與柳永齊名,卻稍欠半籌。清末詞學理論家陳廷焯在《詞壇叢話》中評張子野(張先的字)詞云:
才不大而情有餘,別於秦、柳、晏、歐諸家,獨開妙境,詞壇中不可無此一家。
相關內容: 張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