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獨特文化:兩個年節
仡佬族跟很多民族的傳統不一樣,仡佬族一年中有兩個年節,一個是春節,一個是仡佬年,而這兩個年節便體現了仡佬族文化的獨特性。仡佬族的兩個年節讓人十分的好奇,也許很多人會問:「一年過兩個年節有什麼特殊寓意嗎?」大家不用著急,小編這就為大家解惑。
仡佬族一年之中要過兩個年節,一個是春節,另一個是仡佬年。
仡佬年
仡佬年在農曆三月初三。要準備雞、酒、肉、飯等敬奉山神或土地。認為敬了這些神就會清吉平安。供品用過以後,就在山上或寨門前聚食。當地仡佬族人民叫做過年,俗稱仡佬年。
每年這天吃過早飯後,仡家的男女老少,都要身著嶄新的民族服裝,攜帶著仡佬族特有的五管蘆笙等民族樂器和篾雞蛋(用竹篾編成並用棉花等填充的實心小球)等民族體育器械,以及酒肉飯菜,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埋葬有老祖先墳塋的草坪上。
人到齊後,由本族中的首領點放鞭炮和鳴放火銃,表示過年開始。接著人們便自由組合,開始進行各種文娛活動。當人們盡情玩樂到下午兩點左右,人們才集中在老祖先墳前祭祖。
祭祀時長輩在前,小輩在後,由首領將帶來的10只活雞(公雞5只,母雞5只,每年輪流由10戶人家帶來)殺死,以血滴入酒中灑地祭奠祖先。祭奠時要用民族語言歌頌祖先「開荒辟草」的功績,祈求祖先保佑子孫多福多壽。
祭祖完畢,接著人們又按長幼次序轉移到草坪上,面對山林,敬奉山神和「秧苗土地」。用民族語言祈求山神和「秧苗土地」庇佑仡佬族人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祭祀完畢後,便開始吃年飯。吃年飯時,根據人數分成若干桌,不論年紀大小,只要輩份相同的便坐在一桌。每桌十人,按輩份在草坪上圍蹲成圓圈,輩份高的坐在前排,輩份矮的坐在後排,有幾輩人就擺幾排。每桌用木盆舀一盆雞湯和一盆菜放在圓圈正中,每人互敬一杯酒後即開始吃年飯。吃完年飯後才各自回家。
仡佬族春節喂樹
春節的時間和習俗大致與漢族相同,但有「喂樹」的特殊內容。「喂樹」又被稱為「祭樹」或「拜樹」,起源於仡佬族信仰萬物有靈的古樹(大樹)崇拜。
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的仡佬族,在農曆正月十四日中午,各家備好米酒、豬肉、鮮魚、糯米飯等供品,帶著紅紙鞭炮,以親友關係相約上山拜樹。見樹後先鳴鞭炮,然後選擇高大粗壯的古樹燒紙焚香跪拜。
拜畢給樹「喂」祭品:一人執刀在樹皮上砍3個口子,另一個「喂」些肉飯酒於刀口中,最後用紅紙把刀口封住,給樹除草培土。「喂」飯時針對不同的樹,要對答不同的詞。
如對果樹,要說:「喂你飯,結串串;餵你肉,結坨坨」,表示預祝果實纍纍。「喂」樹之後,人們歡聚宴飲。有些地區在農曆八月十五也捧著牛心和新米飯祭拜寨旁的神樹「菩薩樹」,祈祝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