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有內涵的仡佬族飲食文化
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會受當地的地理環境及人文因素的影響,所以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各不相同。仡佬族文化源遠流長,他們的飲食文化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仡佬族由於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仡佬族的飲食文化以酸辣為特色,仡佬族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兼食麵食及雜糧、薯類。喜吃糯米糍粑,待客用茶。仡佬族善釀酒。
仡佬族人生活的地區,大多數在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那裡地形複雜,氣候潮濕;仡佬族人的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山地種植玉米,平地種植水稻,因此,這兩種作物也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糧食。農忙季節日食三餐,農閒多食兩餐,正餐之外,尚有「過早」、「歇鬧(歇勞)」、「宵夜」等習俗。
肉食以豬肉為主,雞、鴨、羊肉次之,多數人不吃牛馬肉和死禽死畜肉。嗜吃酸味和論辣食品,有「三天不吃酸,人要打撈竄」之說。糍粑常作親把祖宗神靈供品,亦為待客和節日食品。糯米粑是仡佬族節慶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過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用一升或幾升糯米打成一個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盤內,供奉祖先,三天之後才可食用。黔西的仡佬族還用豆豉葉(扁竹葉)插在粑粑上,以表示祖先開荒辟草時插草為標;廣西的仡佬族還有在除夕的供品中加粽粑和紅薯之習。
在端陽節、重陽節及其他所有節日,都要宴請賓客,但均要做粑粑。仡佬族人習慣把玉米粉放在蒸籠裡蒸熟,叫作玉米干飯;這是仡佬族人一年四季餐桌上的主食,如果在節日裡或是有遠客臨門,他們就在玉米面裡加上相等的白米蒸熟,稱為「混合飯」。
為了祛潮取暖,仡佬族人每餐都少不了一鍋辣椒湯;仡佬族人的辣椒有多種吃法,如辣椒粥、霉豆腐辣椒、豆辣椒等,不過,最受他們喜愛的要算是骨粉與辣椒加工醃製而成的辣椒骨。仡佬族人愛飲酒,多為自釀。先年有咂酒,以編谷、高梁、玉米、小米、大麥等為原料,發酵後貯壇密封,預置竹管,用時含管吸飲。
後多為甜酒、燒酒。甜酒俗稱「酷糟」,用糯米或玉米、小米釀製,多用於煮湯圓、雞蛋,或用涼水沖飲。燒酒亦稱火酒,用玉米或高梁釀製,其味濃烈,平常待客和筵席必備。男子喜抽上煙(亦稱葉子煙),亦有中老年婦女抽葉子煙的,青年中吸香煙者增多。
茶分清茶、油茶。清茶多用老鷹茶、籐茶、家茶或苦丁茶熬飲。油茶以家茶用油煎炒後加水煮沸,將干,用木瓢背反覆揉成漿狀,稱「茶羹」,再加油煎羹,添水煮沸,加鹽,佐以芝麻、核桃仁未、花椒調味,即可飲用。
可以粑粑、粽子、麻糖、瓜子等佐食,亦可煮「油茶雞蛋」、「油茶湯圓」、「油茶稀飯」等食用.大多數地方信佬族都有「吃油茶」的習慣,並視為待客佳品,有的日食三餐不離,否則精神不振。居住在舊城、隆興一帶的記佬族多無「吃油茶」習俗。
筵席常以酥扣(亦稱燒白)、昨扣為主餚,加配滑肉(亦稱酥肉)、粉條、黃花、木耳、豆類製成品等湊滿「八大碗」或「十大碗」,俗稱「大水席」。托情議事,往未酬醉,餚暖尤豐。大矸、三橋一帶盛行「三麼台」,即筵席分三台吃完,先酒次茶後飯,或先茶次酒後飯。
油茶佐以糕、糖、乾果、葵花子,酒佐冷盤熱炒,飯加蒸碗湯菜。坐席多為每桌10人(上下席各2人,左右席各3人),舊城、蟠溪、院溪一帶每桌12人,縣城每桌8人。
仡佬族的飲食特色
油茶:一些地區的仡佬族人家喜歡吃油茶。製法是用豬油放於鐵鍋內加熱,拌以蛋、肉,再摻水,放些鹽、糖熬成,以作飲料,配以包谷花、米花、酥食、麻餅、花生、糯米粑,干、衡相配,作待客之用。
百合:「百合肉絲」是仡佬族地區味道別具一格的名菜。務川百合粉,加工精細,粉質鬆散,光滑細膩,清香可口。
務川牛肉乾:具有民族風味,色棕紅,味鮮美,因這裡山區牛多肉嫩,務川牛肉乾銷往廣西、廣東、湖南、浙江、福建等省區。
道真舊城灰豆腐果:以黃豆製成豆腐,再用桐殼灰、草木灰副本後葉灰、蕎子稈灰等,用傳統方法加工精製而成。質地綿酥,色灰白,鮮香可口。
蕨燙燙:將山野挖的蕨根加工成的蕨粑,研粉摻水調勻成粘稠狀流汁,放人適量食鹽、椒面、蔥花等佐料。再放入鍋內煮熟,然後將煮熟的流汁,舀到簸箕裡,攤成直徑約二寸的圓餅形,待冷卻定型後,放油到平的鍋鐵板上加熱,再將圓餅攤到鍋鐵板上,慢慢煎焙而成,入口味道柔滑香美。
清明粑:把采自山間田野的野菜(清明草)洗淨,放入開水中汆一遍,然後撈出切細,再與蒸好的糯米飯一起放入碓窩舂成糍粑。亦有將汆過水的清明草與糯米面摻和,揉成圓,放進鍋裡蒸熟即成。這種加入清明草的糍粑,蘸上黃豆面,綿糯中透出一股濃濃的草香。
回鍋老二:是當年開荒辟草的仡佬人的家常飯食,也叫「苗飯老二」。是將包谷面摻水和好,放進鐵鍋裡燜制而成。一把山柴塞進灶口,一轉身之間,就可吃飯,是真正的快餐飯食。「回鍋老二」,其名稱就具有山野大馬金刀似的粗豪風格。這種黃金滿碗的飯食,越嚼越回味香甜,即使沒有菜餚下飯,只要一碗湯,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釀酒:仡佬族喜愛飲酒,也善於釀酒。凡逢喜慶佳節,都須以酒招待客人。仡佬族民間的釀酒多以糯米、玉米、高粱、小麥為原料,釀成白酒(仡佬族俗稱「火酒」)和甜酒。「咂酒」(有的地方稱「爬坡酒」)是仡佬族民間富有特色的酒類。
苞谷飯:用石磨將包谷磨碎,篩簸去皮,於簸箕內灑水拌濕,放入甑中蒸熟,倒入簸內再灑水拌勻,至互不粘連為宜,再裝甑蒸到熟透。節慶或有親朋來訪。較富裕的仡佬族人家用大米與包谷面混蒸。包谷色黃,大米色白,俗稱「金銀飯」。包谷飯營養雖好,但於散,難於吞嚥和消化,因而常以酸菜佐餐。
酸菜:仡佬族喜酸食,一般人家都醃製有酸菜,酸菜常以干豆類或土豆(洋芋)混煮,稱為〞酸菜豆湯〞或〞酸菜洋芋湯〞。仡佬族民間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撈竄〞的說法。用青菜或白菜,或蘿蔔秧於壇、罐內醃製而成。
吃的時候將酸菜切成絲和洋芋片、四季豆、小豆在鍋在煮,然後蘸辣椒水食用。酸菜湯既可下飯,又有助於消化,還可以儲存蔬菜,保證常年有菜吃。山區仡佬人常年離不開酸菜湯,俗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之說。
相關內容: 仡佬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