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出自《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人琴俱亡的歷史典故,一起來看看吧!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
【釋義】琴:古琴;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人去世了,琴的音調也不再美妙了。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歷史典故】
王徽之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他性格豪放超脫、不受約束,為人十分灑脫。他有個弟弟叫王獻之,字子敬,不僅精通書法,而且擅長繪畫,與父親王羲之齊名,並稱「二王」。
兄弟倆的感情非常好,他們常在晚上一起讀書,邊讀邊議。有一晚,兩人一起讀《高士傳贊》,獻之忽然拍案叫起來:「好!井丹這個人的品行真高潔啊!」井丹是東漢人,精通學問,不媚權貴,所以獻之讚賞他。徽之聽了就笑著說:「井丹還 沒有長卿那樣傲世呢!」長卿就是漢代的司馬相如,他曾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和跟他私奔的才女卓文君結合,這在當時社會裡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徽之說他傲世。
當時有個術士說:「人的壽命快終結時,如果有活人願意代替他死,把自己的餘年給他,那麼將死的人就可活下來。」徽之聽說了此事,便說:「我的才德不如弟弟,就讓我把餘年給他,我先死好了。」術士搖搖頭說:「代人去死,必須自己壽命較長才行。現在你能活的時日也不多了,怎麼能代替他呢?」沒多久,獻之便去世了。
家人怕徽悲痛,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徽之一直很惦記弟弟,但始終沒有消息。一天,他實在忍不住,便問家人:「子敬的病怎樣了?為什麼很久沒有聽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家人含含糊糊,欲言又止。徽之便明白了,悲哀地說:「子敬已經去了!是嗎?」家人見再也瞞不下去了,便說了實話。
徽之聽了居然一聲不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僕人準備車輛去奔喪。到了獻之家,他在靈床上坐了下來,命人把獻之生前最喜愛的琴取來,想彈首曲子。但調了半天弦,都沒調好。於是舉起琴往地上一摔,悲痛地說:「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意思是說:「子敬啊子敬,你是人和琴同時死去了啊!」說罷,他便昏了過去。徽之因極度悲傷,沒過多久就病情加重了,一個多月後,他也離世而去。
【成長心語】
睹物思人是一種最常見的懷念方式。當親人離我們而去時,我們對他們的思念無以復加,對他們的思念無處宣洩,所以,我們只能回到當初共同生活的地方,或者是現在仍然充滿他們氣息的地方,悼念他們,悼念已經逝去的歲月,悼念曾經的幸福時光。在我們的眼中,他們曾經擁有的美好,也隨著他們的離去而一併消失了,正如王徽之所說的「人琴俱亡」。但我們不能像王徽之一樣停下前進的腳步,因為我們與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始終存在,因此,我們必須在他們離開後,將他們未能完成的人生,延續下去,這才是慰藉他們最好的方法。
相關內容: 歷史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