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暗度陳倉有何歷史典故?這個典故給予了什麼道理?

關於暗度陳倉有何歷史典故?這個典故給予了什麼道理?

關於暗度陳倉有何歷史典故?這個典故給予了什麼道理?

故事典故大全

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出自《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暗度陳倉的歷史典故,一起來看看吧!

【出處】(元代)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

【釋義】度:通「渡」;陳倉:古代的地名,今陝西寶雞東,為通向漢中的交通孔道。比喻正面迷惑敵人,而暗中從側翼對敵人進行突然襲擊。亦比喻暗中進行活動。

【歷史典故】

秦朝被推翻的時候,勢力最強的項羽企圖獨霸天下,他對一般將領都沒有什麼顧忌,唯獨對劉邦不放心。早些時候,他曾與劉邦約定:誰先攻下秦都咸陽,誰就在關中為王。結果,首先進入咸陽的是劉邦。項羽不願意讓劉邦當關中王,也不願意讓他回到家鄉,便故意把巴、蜀和漢中三個郡分給他,封他為漢王,想把他關進偏僻的山裡去。自己則自封為西楚霸王,佔領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之地,以彭城為都城。

劉邦的確有獨霸天下的野心,可是懾於項羽的威勢,只得聽從支配,暫時領兵西上,開往南鄭,並且接受張良的計策,把一路走過的幾百里棧道全部燒燬。燒燬棧道的目的是為了便於防禦,更重要的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以為劉邦真的不打算出來了,從而放鬆對劉邦的戒備。

劉邦到了南鄭,發現了一個有才能的人——韓信,於是便拜他為大將,請他策劃向東發展、奪取天下的軍事部署。

韓信的第一步是,奪取關中,打開東進的大門,建立興漢滅楚的根據地。於是派出幾百名官兵去修復棧道。守著關中西部的章邯聽到了這個消息,覺得他們自己燒了之後,再來修復,這麼大的工程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所以根本沒有重視。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急報,說劉邦的大軍已攻入關中,陳倉被佔,守將被殺。章邯證實消息後,慌忙領兵抵抗,已經來不及了,號稱三秦的關中地區一下子被劉邦佔領了。

原來韓信表面上派兵修復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和劉邦統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章邯不備取得了勝利。這就叫做「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成長心語】

暗度陳倉不只是一種戰爭謀略,還是一種指導生活的處世智慧,在適當的時候,我們需要將自己的真實意圖隱藏起來,製造一種迷惑人心的假象,這樣更容易成功。蒙蔽別人最關鍵的在於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和目的。不能讓人發現,更不能讓人預見,所以詐者蒙蔽他人時,常玩的把戲便是聲東擊西。假裝瞄準一個目標煞有介事地佯攻一番,其實暗自瞅準別人不留心的靶子,然後伺機施以致命打擊。有時似乎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的心思,實際上是在騙取他人的注意和信賴,目的在於突然發難而出奇制勝。這時,暗度陳倉便成了一種易於成功的哲學。

相關內容: 歷史典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故事典故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