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關於誠信的故事?李悝和季布們的信用聯盟!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中國人向來是很重視信用的,有時候說一言九鼎,只要說了的話是不能反悔的,越是君子的身份,就越重視這種細節。這種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兩國交戰也是要公正公開,不能搞突襲戰和偷襲戰,有一萬部隊就只能說一萬部隊,約了什麼時間就是什麼時間,後來春秋時期的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想復興殷商的戰爭禮儀,就是不能乘人之危,要在絕對公平的情況下開戰,等到楚國軍隊渡河擺陣而後,才開始對戰,這也是講信用的做法。
今天的人們更多作為旁觀者來看待兩千多年前的信用。作為旁觀者,就會更加客觀,更能實際反饋出當時的情景,史書中有很多記載相當離奇,比如民間有尾生抱柱而死,說的是有個男人叫尾生的,約會了一個女子,而到了約會時間,女子沒有到,可是現場發了洪水,這個尾生就一直待在約定的地方,抱住柱子直到被淹死。還有就是季布一諾千金,江湖上傳言要是能夠得到季布的一個承諾,至少得花費一千兩黃金,只要能得到承諾,就是要天上的星星,季布也給你摘下來。
信用聯盟
在官方朝廷的官員們則更是看重自己的信用,比如魏文侯的李悝當年是翟璜推薦的,而且翟璜的政治資源非常豐厚,如果李悝要報答翟璜,自然就是推薦翟璜。而等到魏文侯找李悝推薦相國的時候,李悝卻並沒有直接推薦翟璜,而是推薦了公子成。即便是推薦公子成,也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讓魏文侯自己判斷。這是李悝愛惜自己信用的做法。跟尾生的信用不同,李悝的信用是官場的,而這種信用更容易成為某種眾人推崇的仁義道德,這種信用不止官場推崇,江湖也非常推崇。
孔子也是講仁義道德的,其中就有對信用的推崇,當時的魯國人有一種制度,魯國朝廷承諾,魯國人在國外發現有被奴役的本國人,如果能夠把他們贖回魯國,朝廷會完全將其所花的費用全部返還,這是朝廷的信用體系,只要有人贖回奴役,就能到朝廷接受贖金,朝廷完成贖金發放,才真正實現了閉環,朝廷的信用體系才是真正的完成。可是孔子的弟子子貢,常常贖回魯國人,回到魯國後卻不接受朝廷的贖金,認為自己有錢,沒有必要接受贖金。這就被孔子認為是破壞信用體系的行為。
信用聯盟
孔子所認為的信用體系是相當嚴格的,越是重視仁義的人就越是重視信用。那時候的信用體系和今天的不同,那時用的是律法和社會準則來共同約束,信用只能是朝廷作為背書,而今天的信用體系則更為複雜,有政府背景的信用,有商業集團的信用,還有明星效應和個體的信用,其中最值得可信的信用體系依然是政府作為背書的信用,整體國家發展和社會運轉都是基於如此體系的信用,包括銀行體系所基於的也正是這種信用,今天所謂的微信支付,支付寶的信用體繫在不斷建立,而銀行信用依然還是最值得可信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