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涉,大多數讀者肯定是陌生的。雖然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閒」非常小資也膾炙人口,但它的作者,很多人卻並不瞭解。這也難怪,作為一位生卒年在史書上都語焉不詳的人,沒有深入人心實在情有可原。
但李涉的學問並不小,他早年和弟弟李渤共同隱居在廬山。後來他們出山做了幕僚,李涉在唐文宗時期當上了國子博士,世稱「李博士」,李渤則出任江州刺史,是一地的長官。今天的故事,就發生在李涉前往九江看望弟弟的途中。
李涉乘船而下,行至浣口時,被一群水賊攔下。這群強盜手持棍棒,殺氣騰騰,攔著過路的客船要收保護費。船夫自然嚇得哆嗦,按照強盜的要求停船。然而,李涉卻在船艙之中,死活不肯出來。
他不肯出來,無非就兩個原因。要麼是膽子太大,不把強盜放在眼裡,要麼是膽子太小,嚇得全身酸軟,不敢出來。強盜頭子也沒有在意,這種情況見得太多了,他只是隨口問了一句:「裡面是什麼人?」
船夫不敢不答:「是京城來的李博士。」這一下,頭目出現了肅穆的眼神,他向船夫點點頭:「如果是李博士,那就好說了。」言罷,頭目還緩步走到船艙旁邊,略帶恭敬地對裡面說:「早聞李博士的大名,還請您為我們作詩一首。」
唐朝真是一個詩歌的國度,不管是九五之尊的天子還是販夫走卒的平民,都對詩歌如癡如狂。強盜愛詩,也有真人真事。比如蘇渙就曾當過強盜,後來還中了進士,官至侍御史。又比如劉叉曾經殺人後為寇,後來還拜在韓愈門下。當然最著名的大盜還是鬧得翻天覆地的黃巢,也能留下「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佳句。
所以,強盜剪徑,聽說詩人大名後,不為錢財只為詩,在那個時代也是有可能的。李涉聽完之後,這才慢慢吞吞地從船艙踱出來,吟誦了這首《井欄砂宿遇夜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於今半是君。
題目中的井欄砂就是安慶市,也是路遇強盜的現場。然而,李涉卻巧妙地用「夜客」代替強盜,表明了他的極大尊重和滿滿的求生欲。
詩中的第一句,交待了時間和地點,看似漫不經心,卻用「瀟瀟」暮雨為全詩奠定了迷霧重重的基調。這吊足了讀者的胃口,為接下來的劇情增添了緊張的氣氛。
如果是第一句是緊,那麼第二句「綠林豪客夜知聞」馬上讓氣氛緩和,讀者的神經也鬆弛了不少。作者再次避開「強盜」這樣的字眼,將他們稱為「豪客」,而且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悅興奮之情:「那些落草的綠林好漢,居然還聽說過我的名字」!
更厲害的是,這句話馬上拉近了兩者之前的距離。本來,強盜聽說李涉的名字,是李涉的名氣大。然而,李涉卻在生死危急關頭,擺正自己的位置,在詩中將強盜捧得更高。他的言外之意是自己能被這些強盜知道名字,是自己的光榮。
「他時不用逃名姓」的爭議不小,因為它在不同的唐詩選集中,還有「他時不用相迴避」和「相逢不必論相識」兩個版本。但是,我們就用文章的這個版本,也說明了李涉的機智和高情商。它的意思是,我有朝一日歸隱山林時,也不必隱姓埋名。
為什麼呢,這就是最後一句的說明:世上於今半是君。這是因為現在時局不穩,世上太多像你們這樣的人了。李涉是在暗示,你們都能這麼尊重我,我當然不用隱姓埋名了。當然也有人認為,這句話是在諷刺當時朝政,官員們和強盜其實沒有什麼區別,所以沒有必要隱姓埋名地歸隱了。
小玨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李涉很可能還真是安慰強盜,天下官員不也就是你們這樣的行為?所以,當他吟完詩後小心翼翼問強盜:「我可以走了嗎?」強盜自然滿心歡喜的放行,還送了一筆錢給李涉,權當作潤筆費。
這個故事,首先記載在《雲溪友議》,後來在計有功的《唐詩紀事》中也收入其中,最後連《全唐詩》也記載起來,說明了唐朝時詩人受到的崇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