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茶文化是怎麼發展的?詠茶詩和茶文化有什麼關係?

明朝茶文化是怎麼發展的?詠茶詩和茶文化有什麼關係?

明朝茶文化是怎麼發展的?詠茶詩和茶文化有什麼關係?

詩壇

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明朝茶文化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中國的茶起源很早,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飲茶文化也是淵源流傳,飲茶文化和中國制茶共同構成了中國的茶文化,唐代一個叫陸羽的人寫了一本茶經,從此中國的茶文化滲入到各行各業之中,很多文人雅士在飲茶的過程中,寫下了不少反映茶文化的詩歌,僅在《全唐詩》中,流傳至今的就有百餘位詩人的四百餘首,從而奠定中國茶文化的基礎。到了明朝茶文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在飲茶方面,「開千古茗飲之宗」,明朝文人團體對茶特別鍾愛,因此關於一些飲茶的詩歌也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實對有關茶詩歌的創作,本質上反映的是明朝的茶文化。那麼明朝的詠茶詩歌是怎麼反映出茶文化的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詠茶詩是對茶葉品質追求的反映飲茶文化到了明朝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飲茶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喝的是一個心情,當然茶葉的好壞也關係著茶的品質。因此明朝文人在作詩的時候也特意提到了茶葉的品質,這是他們對茶文化更為細緻的追去,比如現存明朝關於茶的詩《燧公煎茶歌兼寄嘲中郎》,這首詩中對虎丘茶、羅齊茶以及 龍井茶之間的口感差別、氣味差別等作了概括。而明朝人張岱作了一首《曲中妓王月生》, 在詩中除了對茶葉的香氣作了細膩的描述,還對茶色進行了評價,「白甌沸雪發蘭香,色似梨花透窗紙」這一詩句將茶所具有的特點做出了生動的描寫。此外還有不少現存的詩對茶葉進行了細緻的描寫,這些反映出明朝文人群體對茶葉色、香、味的高要求相契合。也反映出明朝社會大眾對茶葉的品質做出了更加細緻的研究,特別是明朝文人群體對茶葉品質所抱有的執著追求,明朝對茶葉的追求,促進了明朝茶文化的發展。詠茶詩是對飲茶環境追去的反映明朝文人飲茶並不是單純的喝茶,講究一定的意境講究一定的範圍,不像我們平常口渴喝茶一樣,那不是喝茶,那是喝水,明朝文人飲茶十分講究意境,用其他高雅的東西組合在一起,營造出來飲茶的優美環境。明朝惹李昌祺曾作《春祭陪祀東書堂賜茶退歸作》,其中有這麼兩句:"棋布星羅局,茶傾雪泛杯。」這其中可以看出來飲茶的時候不是單純的飲茶,是一邊下棋一邊飲茶,這樣飲茶的感覺就出來了,不是普通人的飲茶,而是文人雅士的飲茶,畢竟普通人又有多少人有閒情雅致去無憂無慮的下棋飲茶呢?在此飲茶也是區分文人雅士和普通人的一個方式了。再如明朝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有一首詩《端 午日,公美以虎丘茶、菖蒲酒見銅,並投佳篇,倚韻答謝》,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若瓶數點浮花乳,蕉葉一窗供草書。」這是講的飲茶,但是其中卻有書法,一邊飲茶一邊來一篇草書,大有李太白鬥酒詩百篇的意思,這樣飲茶就不是單純的飲茶了,而是行著文人雅士的書法,這意境就直接提高了也就是說明朝文人雅士飲茶,通常和琴棋書畫等結合,畢竟琴棋書畫這是文人直接的事情,一邊飲茶一邊做著高雅的事情,飲茶的意境得到了昇華,也正是琴棋書畫等去營造一個優美的環境,這樣下來飲茶也成為了一種享受,詩歌中也變現出來看明朝文人對飲茶環境的追求。

詠茶詩是文人對志向追求的反映古人經常借物詠志,比如喜歡蓮花,取出淤泥而不染,喜歡竹子表現志向高潔,詠茶詩藉著飲茶也變現出來無數文人的志向,比如大名鼎鼎的唐寅唐伯虎,曾經作了一幅畫《品茶圖》,在畫中有這樣四句詩:「買得青山只種茶,峰前峰後摘新芽。 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風朕自嘉。」這透露出來唐伯虎的傲骨和歸隱之志。當然也有文人藉著詠茶表現出自己以茶怡情的感情,明朝的文人袁宏道,在《法華庵看月江老衲移 柏樹(其四)》中寫道:'『閒將柏葉攪胡茶,供養方情 老作家。不似破頭山道者,貪他傳代古袈裟。」寫出了他飲茶情趣,其實說的是結著茶怡情,甚至是有歸隱之志。而明朝吳寬在《愛茶詩》中寫道:「湯翁愛茶如愛酒,終日茶杯不離口 」兩句表達了自身對茶的喜愛等等,其實飲茶對於明朝文人而言更多追求 「茶」作為一種物質之外的情趣,而這種情趣也正是明朝文人這 一群體特有的生活狀態和精神訴求,這已經超出了飲茶的本身。所以說明朝飲茶詩歌是對茶文化的反映,但是卻有藉著飲茶有了昇華,表現自己的精神追求,明朝的文人藉著飲茶將自己內心的精神追求給實質化,這和詠柳詠蓮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明朝文人藉著飲茶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反過來也促使茶文化的發展。當然了茶文化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詠茶詩的發展,可謂是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相關內容: 關係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壇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