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廟號起源於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設立,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周朝到秦朝,廟號一度被廢止了近千年之久。漢朝時期逐漸恢復廟號制度,從此廟號一直延用了兩千年之久。對於皇帝的廟號來說,通常是開國皇帝稱祖,比如太祖、高祖等,在開國皇帝之後,其他的皇帝一般稱宗,比如太宗、世宗等。
但是,就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開國皇帝,卻在廟號上各不相同。對於曹魏來說,曹操至死都沒有稱帝,所以曹丕是開國皇帝,其廟號為高祖;就蜀漢來說,漢昭烈帝劉備的廟號為烈祖;就東吳來說,開國皇帝孫權的廟號則是太祖。那麼,問題來了,三國的開國皇帝,為何曹丕廟號高祖,劉備廟號烈祖,孫權廟號太祖?
孫權廟號為太祖
孫權於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對於孫權的廟號太祖來說,在古代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中比較常見,比如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等。值得注意的是,就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實際上廟號也是太祖,只是因為劉邦謚號高皇帝,所以時間一長,被稱之為漢高祖。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廟號為太祖的開國皇帝,其江山往往是自己親手打下來的,而不是主要依靠祖輩建立的基礎和平台。比如漢太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可謂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在此基礎上,他們使用太祖這一廟號,無疑是非常合理的。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本文所要說的孫權,雖然即位之初繼承了孫堅、孫策留下的基業。但是,孫策只給孫權留下江東六郡之地。
在此之後,孫權先是在赤壁之戰中擊退了曹操,然後奪取了荊州,並在夷陵之戰中擊敗了劉備,至於割據交州的士燮,也是孫權收服。因此,孫權所攻佔的疆域,遠遠大於孫策留下的江東六郡。基於此,在筆者看來,孫權廟號為太祖,也是可以說得通的,儘管含金量不如漢太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
曹丕廟號高祖
說到開國皇帝使用的廟號,高祖和太祖一樣,都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比如隋文帝楊堅,廟號就是高祖,也即隋高祖。在隋朝之後,唐高祖李淵,廟號同樣是高祖。當然,說到這,可能有人要問了,高祖和太祖,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前面已經說過,太祖的廟號,一般用在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上,最為典型的就是漢太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而之所以一些開國皇帝廟號高祖,是因為他們將太祖的廟號追封給了自己的祖輩,意味著自己的江山,離不開祖輩的貢獻。就隋朝來說,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北周的重臣,後者被追封為隋太祖。就唐朝來說,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南北朝時期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等到唐朝建立後,李淵追封祖父李虎為唐太祖。
回到本文所要說的曹丕,其之所以能順利稱帝,完全是因為曹操已經將江山打好了。基於此,曹丕自然不敢使用太祖這一廟號,所以將太祖的廟號追封給了曹操,後者也被稱之為魏太祖。至於曹丕自己,則只能使用高祖這一廟號了。不過,在魏文帝曹丕之後,魏明帝曹叡也使用帶有祖字的廟號——烈祖。
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曹叡確實為曹魏立下了功業,但是,縱觀曹叡一生的表現,實在夠不上達不到廟號為祖的高度和作用。比如為唐朝建立立下赫赫戰功的李世民,廟號也只是太祖。一般來說,作為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叡應該使用帶有宗字的廟號,比如太宗等。
劉備廟號烈祖
劉備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對此,可能有人要發出疑問了,作為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的廟號為何既不是太祖,也不是高祖,而是烈祖呢?就劉備來說,也可以稱之為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尤其是和曹丕、孫權比起來,劉備基本上沒有宗族勢力的幫助,更沒有父兄留下的基業。所以,按照這一情況,劉備應該使用太祖這一廟號。不過,因為劉備建立的蜀漢,國號為「漢」,意味著漢朝的延續,所以,太祖這一廟號已經被劉邦使用了,劉備自然不能和劉邦爭奪廟號。
在劉備之前,漢光武帝劉秀建立的王朝,國號也是「漢」,東漢只是為了方便區別才有的稱呼。就劉秀來說,也不敢使用太祖這一廟號,最終廟號為世祖,也即漢世祖劉秀。在劉邦、劉秀之後,劉備使用烈祖這一廟號,既不會和前兩位皇帝相衝突,也體現自己作為蜀漢開國皇帝的身份,無疑是比較適合的。
並且,就烈祖中的「烈」字,有功業的意思,比如「成王不能共事天地,修文、武之烈。」——《漢書·王莽傳上》。在漢室衰微的東漢末年,劉備打出匡扶漢室的旗號,建立了抗衡曹魏、東吳的蜀漢,確實是為漢朝立下了功業。也即烈祖中的「烈」字,也是對劉備一生的概況和高度評價。綜上,魏蜀吳三國的情況各異,造成他們的開國皇帝使用了各自不同的廟號。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