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不興,亦名弗興,三國時著名畫家。孫吳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詳。他在黃武年間(222—229年)享有很大的聲譽,被稱為「佛畫之祖」。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與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南朝梁張僧繇並稱「六朝四大家」。又與趙達的算術、嚴武的弈棋、皇象的草書等號稱「吳中八絕」。
曹不興善畫龍、虎、馬及人物,有「落墨為蠅」等傳奇故事,其佛畫成就對後世影響很大,相傳其所畫龍頭令謝赫歎服不已。
畫跡今已不存,據《貞觀公私畫史》載,作品有《青溪龍》、《赤盤龍》、《南海監牧進十種馬圖》、《夷事夷獸樣》、《桃源圖》等,惜早已散佚。 但之後的著名畫家衛協直接師承其法。
曹不興生平
曹不興,亦名弗興,三國時吳國吳興人,被稱為「畫佛之祖」。善畫,被成為吳中「八絕」之一。所謂八絕,是指當時書、畫、算、相、棋、占夢、星象、候風氣等領域的八名高手,其中善書的皇象、善星象的劉敦、善算的趙達等,都是歷史上的知名人物。
善畫被列為「八絕」,正說明畫已經成為了但是較重要的文化標誌之一。它不但受到上層文化圈的特殊重視,而且已漸漸成為獨立的門類影響社會文化。
雖然曹不興沒有畫跡流傳,也未留下有關言論和著述。但卻是中國繪畫發展關鍵時期的重要人物。從歷史東鱗西爪的記載來分析,他並不是朝廷的御用匠人,而是一個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相當有名望、有影響的自由的職業畫家。
從中外藝術發展規律來看,這類較有主動權的職業畫家,往往是繪畫從「匠作」上升到更高文化層次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
曹不興曾事於孫權手下,畫藝高超,具有超群的寫實能力,畫面生動欲活,有落墨為蠅等傳說。繪事兼善馬、虎、龍之屬。尤以畫佛為妙。
謝赫《古畫品錄》將之列為上品,居顧愷之上。他的繪畫樣式對後世影響很大,有不少弟子成為當時及後世的著名畫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衛協。
三國時,康僧會等人攜印度佛像範本遠遊至吳,曹摹寫不已。曹不興學會佛像後,或繪卷軸以供禮拜,或圖寺壁以助莊嚴,所作大佛像有的高達5丈,氣魄恢宏,莊嚴妙相,仰之彌高,令人肅然。於是被譽為「佛像之祖」,對佛教東漸起到一定的推動。
雖未有其畫作傳世,但其開創的中國佛像繪畫在後來的發展中可見一斑。後人把他與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為「六朝四大家」。
曹不興代表作
據《貞觀公私畫史》記載,隋朝時宮內還藏有曹不興所畫的官本《龍頭樣》四卷、《青谿側坐赤龍盤龍圖》二卷、《南海監牧進十種馬圖》一卷、《夷子蠻獸樣》一卷,這些是比較可靠的曹不興畫跡。《歷代名畫記》中也有著錄,但均傳至唐代後便佚失。
宋代米芾《畫史》中稱家藏曹不興《如意輪》一軸,《宣和畫譜》中僅著錄了《兵符圖》一件作品,而元人湯垕已將其疑為「唐末宋初人所為」。此圖傳至明代韓存良手中已破碎,其後無復再見曹氏作品著錄於畫史。
在這些畫史著作中並轉引了一些他生活時代相近的短簡殘篇,其中較為值得注意的是關於他的繪畫活動與他的繪畫成就的記載。
曹不興畫作今已不存,據資料記載,他畫得最多的還是佛教人物畫,也善於畫馬和虎,而尤其以畫龍擅長。
曹不興擅長畫馬和虎,尤其畫龍生動,但影響最大的還是其佛像繪畫。曹不興最擅長的是人物畫,他曾把五十尺絹連在一起,畫一人像,心明手快,運筆而成。人物頭、臉、手、足、胸腹、肩背,無一毫失誤。曹不興是文獻記載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畫家。
佛教在東漢時候傳入中國,但主要在中原地區。到三國時,佛教由僧人支謙和康僧會先後傳入江南。相傳康僧會攜佛像遠遊至吳,孫權為之建造建初寺,並令之設像行道。
曹不興看到西方佛像,便據以繪之,由此,佛像便盛傳天下。這是中國佛像繪畫最早的作品,曹不興也成為我國最早的佛像畫家。
他的作品影響深遠,其弟子也有很大成就,這說明他偏重於工匠中重技藝而師授相承的一面。但他又有較為自由的創作條件,也更重視作品的藝術追求,使得他的繪畫能在較高的文化層次上產生一定影響而頗具特色。
曹不興的藝術,據歷史記載,基本屬於亦步亦趨模仿西域佛教造像的階段,這一階段非常重要,它的功能,使佛教造像漸漸深入到中土的欣賞範圍,並且伴隨著佛教教義的傳播而被接納,後來的畫家進一步豐富、變化甚至改造都是在此基礎上的一種創造。
三國時期的繪畫,因政治動盪、社會混亂而沒有取得更大的成就。繪畫內容在此時亦是由禮教宣傳過渡到宗教宣傳的時期。畫家也由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轉移到長江流域。曹不興之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畫家漸漸多了起來。
總之曹不興是將形制規範、筆法簡略、題材同一的「古畫」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改造的畫家。他的筆法精細,肖形技巧高超,他善於創造各種生動逼真的形象,這些造型樣式被作為樣範而長期廣泛的流傳,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審美風氣。
在繪畫發展至「存形」的階段,他的狀物手法與細微的描繪,正適應了人們對這一發展的要求。因而相對來講處於依附地位或裝飾地位的」古畫「,在他手上開始全面走向了自身的獨立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