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怨歌行》:一“住”一“嫁”,銜接緊湊,出語天然

庾信《怨歌行》:一“住”一“嫁”,銜接緊湊,出語天然

庾信《怨歌行》:一“住”一“嫁”,銜接緊湊,出語天然

古代典籍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人。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父親庾肩吾為南梁中書令,亦以文才聞名。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顯貴,被尊為文壇宗師,受皇帝禮遇,與諸王結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國鄉土,為自己身仕敵國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憤。最終在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有《庾子山集》傳世, 明人張溥輯有《庾開府集》。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庾信的《怨歌行》,一起來看看吧!

怨歌行

庾信〔南北朝〕

家住金陵縣前,嫁得長安少年。

回頭望鄉淚落,不知何處天邊?

胡塵幾日應盡?漢月何時更圓?

為君能歌此曲,不覺心隨斷弦!

開頭兩句,以本住南朝京城金陵(即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而不意遠嫁於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的女子,比擬自己本為南朝忠貞之臣,卻於政局突變中誤陷異域,羈留於北朝京城。一「住」一「嫁」,銜接緊湊,出語天然;但,是喜是悲,尚未分明。於是逗起懸念,引人觀瞻。

緊接著三四兩句,用「淚落」這一飽含激動情態的特有形象,回答並肯定了是悲而非喜的前面懸念;又以「何處天邊」的疑問,拓開了綿遠而深沉的想像與思念。由「金陵」而至「長安」,地域雖遠,但都屬於京都大邑,相比於荒漠苦野,猶未見其太大的不幸。申之以「不知何處天邊」,就把女子(詩人自己的喻體)身在長安卻終日向故鄉引頸遠望,望眼欲穿,終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態,鮮明地突現於畫面。魏晉時期人們有「舉目見日,不見長安」(見《世說新語·夙惠》)的說法,以「日下」喻京都。這裡詩人卻反撥為身居京都長安而遠望天邊故鄉,彷彿那遙遠而又分明的「天邊」,才是真正的「日下」,形成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引發力。

五六兩句,以「胡塵」與「漢月」並舉,對仗工整,精警顯豁。用一貶意分明的「塵」埃,籠括北方「胡」地;又用一美感鮮朗的「圓」 「月」,象徵南方的祖國。並進而一呼「應盡」,一盼「更圓」,於委婉中流溢著激越之情,在期望中潛孕著憤慨之意,產生含蓄而又深切的美學效應。

最後兩句,以「君」這一為自己熱戀苦思之人,象徵南方祖國,並表明自己正為祖國而動情歌唱;由於異乎尋常的心情激動,在灑淚悲歌的同時,竟不知不覺地將伴奏的琴弦撥斷了。以「斷弦」收結,不僅使人目睹其形,亦能令人耳聞其聲,還能觸發人們的綿緲思緒:弦雖斷而弦上之音仍餘韻裊裊,迴盪空間,縈繞心頭,……可謂涵不盡之幽思如在眼前。

相關內容: 庾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