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錫,字平珪,高陽(今屬河北)人,一作南陽(今屬河南)人,五代前蜀後蜀時期大臣、詞人。毛文錫著有《前蜀紀事》2卷,《茶譜》1卷。詞今存30餘首,見於《花間集》、《唐五代詞》。其事跡見《十國春秋·前蜀》。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毛文錫的《甘州遍·秋風緊》,一起來看看吧!
甘州遍·秋風緊
毛文錫〔五代〕
秋風緊,平磧雁行低,陣雲齊。蕭蕭颯颯,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征鼙。
青塚北,黑山西。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人迷。鐵衣冷,戰馬血沾蹄,破蕃奚。鳳皇詔下,步步躡丹梯。
詞上片一開始便點明時間、地點和事件:「秋風緊,平磧雁行低,陣雲齊。」平磧雁行低」的「低」字,並非寫雁飛得低,而是因為景物單調的沙漠曠遠無際,與天相連,使得在無邊沙漠與無邊雲天之間飛過的雁陣,在人們的視覺中產生了一種錯覺,彷彿飛得很低似的。前三句中每句的最後一個字「緊」、「低」、「齊」,都提煉得十分準確,使人透過這些如實的描繪,感受到戰爭氣氛的緊張。
「蕭蕭颯颯,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征鼙。」邊聲,包括邊塞上自然界中的種種聲音和人事活動中所發出的聲音,如風聲、雨聲、蟲鳴聲、馬嘶聲、人喊聲等等。在這充耳的邊聲中,突出了軍營中淒厲的號角聲(戍角)和驚心動魄的戰鼓聲(征鼙)。這使人立刻意識到生與死正鏖戰急;這便在淒涼的意緒中,又增加了一種悲壯的氣氛。這裡對「邊聲」的描寫,是運用了加倍渲染的手法;經過如此層層渲染,自然地逼出了一個「愁」字:「愁聞戍角與征鼙」。「愁」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抽像情感;但通過「平磧」「雁行」「陣雲」等目中所見景物之刻劃,通過「邊聲」「戍角」「征鼙」等耳中所聞聲音之渲染,卻顯得具體、飽滿而又充實。同時,這無形的萬縷愁絲,也將上片中所寫的各種景物和氣氛,暗中串織在一起,使之成為和諧的、有機相連的渾然一體。
下片承接上片意脈,描寫征戍生活的艱辛:「青塚北,黑山西。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人迷。」因為青塚和黑山均地處塞外邊陲,而且在塞北是比較突出的景觀,所以前人詩歌中常以它們作為北方邊地的代稱,並非實指,本詞亦然。邊地茫茫沙海,氣候變幻無常,往往突然天昏地暗,狂風怒吼,轉眼又風過天晴,驕陽似火。由於邊風強弱多變,致使飛沙「聚散無定」。在彌天風沙中行走,最容易迷失方向。這種惡劣而又奇特的自然現象,是中原和江南所沒有的,它進一步襯托出了兵士們戍邊的艱辛和勞苦。
全詞最後寫道:「鐵衣冷,戰馬血沾蹄,破蕃奚。鳳凰詔下,步步躡丹梯。」深秋,將士們穿上冰冷的鎧甲,衝鋒陷陣,揮戈殺敵。隨著頑敵紛紛飲刃面斃,不但騎在馬上的將士血染征袍,就連縱橫馳騁的戰馬,也血沾飛蹄。蕃奚,這裡泛指北方入侵之敵。經過浴血奮戰面大破頑敵榮立邊功的將士,將受到朝廷的封賞和君主的恩賜。全詞結句「步步躡丹梯」,可以理解為想像榮立邊功後,便會受到朝廷封賞;也可理解為有功之臣正邁步丹墀,受到朝廷封賞時的情景。不管哪種解釋,都有一種號召、鼓舞的力量。
相關內容: 毛文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