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莊《沁園春·夢孚若》: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

劉克莊《沁園春·夢孚若》: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

劉克莊《沁園春·夢孚若》: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

古代典籍

劉克莊(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詞人,江湖詩派詩人。劉克莊的詩屬江湖詩派,作品數量豐富,內容開闊,多言談時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學晚唐體,晚年詩風趨向江西詩派。詞深受辛棄疾影響,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議論化傾向也較突出。作品收錄在《後村先生大全集》中。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劉克莊的《沁園春·夢孚若》,一起來看看吧!

沁園春·夢孚若

劉克莊 〔宋代〕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台。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余子誰堪共酒杯。車千乘,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

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歎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淒涼感舊,慷慨生哀。

上片是敘述夢中的景象和他同朋友方信孺的胸襟抱負;但是,作者對於南宋小朝廷那種求和屈辱的政策之不滿,已洋溢在紙墨之上,語氣在含蓄之中閃爍著尖刻的諷刺。南宋時,寶釵樓和銅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劉克莊和方信孺都沒有到過。但劉克莊故意舉出這兩個地方,意在表示兩人平日都沒有忘懷北國河山,兩地名勝於是很自然就在他二人的夢中出現了。「喚廚人斫就」四句,寫出夢境裡的浪漫性。這是作者有意虛構的情境,這段描寫在虛構之中還可看出一點真實的影子。這裡著力寫出夢中人的豪情勝概,寫法上很有點浪漫主義氣派;又因為是寫夢境,所以使人不覺得是過分誇張失實。借用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掌故,是以「天下英雄」自許,又是對摯友方孚若的論評。作者希望能夠有千輛大車,迎接這些燕南趙北的劍俠奇才,共同收復北方的失地。這裡點出「燕南趙北」,又回應了上文的「登寶釵樓」和「訪銅雀台」,使人了然知道作者「登」與「訪」的用意,並不只是看望一下祖國北部河山。所以在文字結構上,又是彼此呼應,正如「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其首又應。足見作者行文的細密。作者結合實際生活,融會歷史題材,虛實結合,而以虛為主,表現出豪邁爽朗的氣魄北方的豪傑之士了。

詞的下片寫夢醒之後的現實景象。「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晨雞無情地喚醒美夢,使作者不得不面對現實。夢境值得留戀,但實際生活的境遇卻如此殘酷無情。 「歎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這是作者與方孚若共有的無奈歎息,但決不是絕望悲鳴。在劉克莊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朝已處於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經歷了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歷盡波折,他曾四次被罷官,因此,懷才不遇之感,黍離哀痛之情,在他的詩詞在中常有流露。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作者還懷有強烈的願望,幻想能像李廣那樣在國家多事之秋建功立業。作者在表現思想矛盾、表達一貫的愛國感情時,用的不是平鋪直敘的手法,巧妙地引用歷史典故,做到虛實相彰,使主題思想表達得更加充分、深刻。這三句話基本上引用《漢書·李將軍列傳》的原文,字句相差不多,只是把《漢書》原文稍加點改,用在詞中,顯得自然妥貼,同時賦予這個典故新的含意。時局是如此危急,國家處在多事之秋,正該起用李廣這樣的名將;而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賢才能臣根本就是報國無門,這怎能不叫人「披衣起,但淒涼感舊,慷慨生哀」呢?這首詞下片抒發的正是作者這種真情實感。摯友已乘鶴西歸,恢復國家統一的大業更難以實現,感舊生哀,一腔淒涼悲憤的感情發洩無遺,傷時憂國的思想就是這樣被充分地表現出來。下片描寫以實為主,跟上片恰成強烈的對比。

作者巧妙地引用歷史典故,做到虛實相彰,使主題思想表達得更加充分、深刻。這首詞充分體現了作者「拳拳君國」和「志在有為」的氣概,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

相關內容: 劉克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