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淮上與友人別》: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古代典籍

鄭谷(約851年~約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唐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棠、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台編》。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一起來看看吧!

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唐代〕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後,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樂性都大為減弱。而鄭谷的這首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揚子江邊的岸邊楊柳依依,那亂飛的柳絮,愁壞了渡江的遊子。

前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很疏朗: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蕩。岸邊停泊著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難去。淡淡幾筆,像一幅清新秀麗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於含蘊。依依裊裊的柳絲牽曳著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傷離意緒;濛濛飄蕩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愁緒,初看似不甚協調,細味方感到兩者和諧統一。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詞語同音字(揚、楊)的有意重複,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迴環往復,富於情韻美的風調,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顯得過於沉重和傷感。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三、四兩句,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正面抒寫握別時情景。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淒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徵著別離的《折楊柳》。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離笛聲中,天色彷彿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詩到這裡,突然停止,富有韻味。

這首詩的成功,和有這樣一個別開生面,富於情韻的結尾有密切關係。末句只是交代各自行程的敘述語,既缺乏寓情於景的描寫,也無一唱三歎的抒情;實際上,這首詩的深長韻味鈞蘊含在這樸質的不結之結中。由於前面已經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的物象情景進行反覆渲染,結句的截然而止,更顯示出分手握別的黯然神傷,天各一方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在這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不言中得到充分表達。「君」、「我」對舉,「向」字重出,更使得這句詩增添了詠歎的情味。

相關內容: 鄭谷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