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柳映門”是寒食特有之景

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柳映門”是寒食特有之景

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柳映門”是寒食特有之景

古代典籍

楊徽之(921年—1000年),字仲猷,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五代後周至北宋時期大臣、藏書家、詩人。楊徽之著有文集20卷,今已散佚。宋僧文寶曾高度讚美其詩,稱:「當以天地皓露滌筆於金甌雪碗中,方與此詩神骨相投。」清代紀昀甚至說,在當時詩壇的「一望黃茅自葦之中」,楊徽之的詩「如疏花獨笑」(《瀛奎律髓匯評》卷四十二)。《全唐詩》存其詩1首,斷句4句。《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斷句8句。皆為他入宋前所作作品。《全宋詩》錄其詩九首。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楊徽之的《寒食寄鄭起侍郎》,一起來看看吧!

寒食寄鄭起侍郎

楊徽之〔宋代〕

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

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難成醉,地迥樓高易斷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別離心緒向誰言?

首句「清明」後綴以「時節」二字,即將寒食包括在內。在此時節「出郊原」春遊,是宋時風俗,如邵雍《春遊》詩即有句云:「人間佳節唯寒食。」

第二句「山城」點明詩人出遊的地點。「寂寂」,用疊詞渲染周圍的環境氣氛。柳則是帶季節氣候特徵的植物,不但唐人韓詡有「寒食東風御柳斜」名句傳世,而且宋人每逢寒食,即以楊柳等物飾於轎頂之上,四垂遮蔽。每戶且以「面造棗(固)飛燕,柳條串之,插於門根」(《東京夢華錄》卷七)。因此,「柳映門」是寒食特有之景。

頷聯二句二景:一遠一近,一朦朧一清晰,如畫家構圖,色調和諧,筆觸錯落有致。同是寫寒食清明,柳永《木蘭花慢》詞:「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湘桃繡野,芳景如屏。」而在楊徽之筆下,則是「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如此色調淡雅、風物淒清之景,與前「寂寂山城」相呼應,與都城寒食時繁華熱鬧景象形成鮮明的對照,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詩人被貶後的愁思。

頸聯即景抒情。「天寒」,點出寒食節乍暖還寒的氣侯特點。「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自唐至宋,均有寒食掃墓之俗。此時此景,登高見之,倍生思家之念。詩中「易斷魂」,由「地迥」和「回首故山千里外」而來;而「難成醉」也與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兩句與范仲淹《御街行》詞「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說宋太宗很欣賞楊徽之的詩,特地挑出十聯寫於屏風,其中就有這一聯。

尾聯之妙,在以問句作結。詩人本有一腔「別離心緒」,噴湧欲出,這裡以「向誰言」出之,於「露筋骨」之中,仍為唱歎之音,與全詩的基調和諧一致。

作者於西昆體盛行之時,能不雕金鏤玉,不堆砌典故。額聯平仄稍作變化,頸聯雖對得很工,然而略有「流水對」之意,仍有自然流轉之美。全詩無論是內容,還是藝術手法,都顯得自然而清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