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本站小編帶來牛希濟的《臨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原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臨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五代)牛希濟
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點凝煙。此中真境屬神仙。玉樓珠殿,相映月輪邊。
萬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參然。橘林霜重更紅鮮。羅浮山下,有路暗相連。
註釋
颭(zhǎn):風吹顫動。
君山:在湖南洞庭湖中,又名湘山。《水經注》:「湖中有君山······是山湘君之所游處,故曰君山。」
真境:神仙境界。《拾遺記》:「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徹於山頂。······其山又有靈洞,入中常如有燭於前。中有異香芬馥,泉石明朗。採藥石之人入中如行十里,迥然天清霞耀,花芳柳暗,丹樓瓊宇,宮觀異常,乃見眾女霓裳,冰顏艷質,與世人殊別。」
玉樓珠殿:指君山上的湘妃祠。
參(cēn)然:星光閃爍,時隱時現的樣子。
羅浮山:仙山名,在廣東省增城、博羅、河源等縣間,長達百餘公里,風景秀麗。相傳羅山之西有浮山,為蓬萊之一阜,浮海而至,與羅山並體,故曰羅浮。傳稱葛洪曾得仙術於此,被道家列為第七洞天。
「有路」句:傳說洞庭口君山下有石穴,潛通吳之包山,俗稱「巴陵地道」。
白話譯文
洞庭碧波蕩滌著萬里晴空,君山一點彷彿凝在煙波中。山中的美景真是神居仙境,樓閣如玉砌,殿堂連珠影,鑲嵌在月輪邊上,與明月相映。
平湖萬頃凝著秋色的清冷,天邊閃爍著時隱時現的晨星。經霜的橘林色更鮮濃。聽人傳說,羅浮山下,有暗道與仙境連通。
賞析
這首描繪的是洞庭湖秋夜的景色,即使沒有標題,也仍然表現了泛舟遊覽的景致。
上片第一句,極言洞庭之大,可說是抓住了這湖的特色。句中的「颭」字,表現了風吹浪動的場面。但此句並非寫浪濤的洶湧,而是湖面的廣闊。第二句,寫在湖面上遙望君山,如一點凝煙。這裡僅用「一點凝煙」來描繪,既反襯出湖面寬廣,更為畫面添了一種神秘朦朧的情韻。第三句緊承上句,說明神秘朦朧的君山是神仙的世界。第四、五兩句「玉樓珠殿,相映月輪邊」,是作者對仙境的想像。這兩句承上君山、仙境而下,「相映月輪邊」,景色奇麗,又自然的交代了作者遊湖是在夜間。
下片開頭,「萬里平湖秋色冷」作者以「秋色」點名時令。後又著一「冷」字,則使境界全出,妙不可言。一個「冷」字不僅表現了湖水寬闊,為秋色增寒,讓人仿若身臨其境。天為秋夜,湖面之氣溫,人之體膚心理感受,都包容於此一字中。這種冷,只有身處水天空闊之中才感覺得真切。第二句以星斗下垂,寫湖面視野開闊的景象,與杜甫《旅夜書懷》中所寫下「星垂平野闊」意境相同。第三句寫的是洞庭湖畔桔林,經秋霜一壓,桔子成熟,更顯得紅艷嬌美。給人以視覺享受。最末兩句,將洞庭湖與號稱道教「第七洞天」的羅浮山聯繫起來,表現了詩人對仙境的嚮往。
牛希濟《臨江仙》共七首,都是詠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點是語言芊綿溫麗,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其憑弔淒涼之意,蘊含其中,深得詠史之體裁。而從此首詞來看,作者運用虛實相間的寫作手法,充分的馳騁想像,淋漓盡致的寫出洞庭湖的神韻。在文字的運用上,自然平易,有一種清新明麗之感。
這秋景是真境,或是幻境,該是真真幻幻,真中有幻,幻中有真吧。洞庭素稱"八百里"。說波浪連天,湖中君山猶似一點,雖不免誇張,終屬真境,說君山是神仙所居,上有"玉樓珠殿",與明月交輝,則是神話傳說,屬幻境。說湖中星影參差,隨波上下,湖畔霜華遍野,橘林如丹,是真境;說洞庭與千里之外嶺南的羅浮山相連,卻是傳聞之詞,應屬幻境。真境,固然歌頌了山河壯闊,幻境,也為這壯闊著上虹霓船的奇麗色彩。真真幻幻,虛虛實實,共同構成這闊大的詞境共同襯托出詞人闊大的襟懷。
相關內容: 牛希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