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寄興》唐代李華被貶後所作,蘊含無處抒發的愁緒

《春行寄興》唐代李華被貶後所作,蘊含無處抒發的愁緒

《春行寄興》唐代李華被貶後所作,蘊含無處抒發的愁緒

古代典籍

李華,字遐叔,是隋朝尚書左丞李孝威的玄孫,唐朝安邑令李虛己的第三子,唐朝時期官員、文學家。他在散文方面頗有成就,與蕭穎士齊名,合稱「蕭李」,推動了唐代古文運動,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李華所作的《春行寄興》吧。

古典詩歌王國裡,寫景詩注定是要佔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所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哲學思維相應會影響著文藝創作。不說相輔相成,單說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成為很好的寄托物象,開始融入詩歌世界。

李華(715-766年),趙州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在唐朝,李姓可是望族貴姓,李華正是出自於趙郡李氏;當然,其出身與皇族李氏卻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甚至,朝廷還為了提高自身李氏身份,降旨命令當時的山東士族「七姓十家」嚴禁通婚聯姻。歷史,仔細去翻閱書籍,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東西。

對於李華而言,自身名聲乃是卓著於其散文家身份,可惜,因為在「安史之亂」中強迫接受偽職,戰亂平息之後,被貶杭州。晚年,隱居大別山南麓,信奉佛法,最終病故於此。

《春行寄興》

【唐】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

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鳥空啼。

這首《春行寄興》,應該寫於安史之亂平息後,此時的李華大概已經遭到貶謫,但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心情,畢竟他的相關遭遇要好過許多其他人。比如王維,如果不是弟弟王縉捨身相救,下場一定會很難堪。春日某天,出來遊玩,權當散心,寄興同時,感懷身世,或許會慶幸,或許會惋歎。誰知道呢。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開篇寫景,直接點明遊玩地點:宜陽城;以及時令季節:春天,這裡以描寫」草萋萋「之盛景來代替,用了一個隱形的指向性特徵,草木繁茂景象。在詩人的筆下,春城,春草,春水,組合而成一幅郊外樂游圖,似乎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詩人離開宜陽城,邊走邊玩,一路遊興不減。入目皆是景致,入心都是情趣,旺盛的就像葳蕤的芳草,一片春意盎然。山澗溪水,匆匆經東又向西轉,淙淙流淌,沒心沒肺的樣子挺好。流水的方向就好像一個隱喻,也像一個宣誓,代表著詩人對朝廷的效忠:曾經身不由己被迫任職賊官,如今又回到正軌。風水輪流,江山易改,不變的是愚臣的癡心。

如果詩人僅僅運筆墨停留寫景,固然描繪細膩動人,也只是沒有情致的空腹式圖畫罷了。空有其形,而乏其神,更無其情。所謂「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是說情,非借物遣懷,即將人喻物」(李漁《窺詞管見》)。幸好詩人自有內涵,解決了這個問題,圓滿。或許,這便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最大區別,無憂無慮,讓人徒然羨慕。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繼續寫景:暮春時節,花開滿樹,卻沒有人來此欣賞它的嬌艷與芬芳,唯余被風吹拂的花朵空自飄零,凋落滿地寂寞;一路行走,在這個充滿春天氣息的山中,鳥鳴陣陣,時時傳來,響徹整個天宇,不停地往人耳朵裡鑽入。

芳樹,泛指佳木,花木。晉詩人阮籍在《詠懷》中寫道:「芳樹垂綠葉,清雲自逶迤。」唐詩人李白亦有句「芳樹籠秦棧,春流遶蜀城」(《送友人入蜀》),都用的這個本意。在這裡,芳樹的形象,自然代表著春天蓬勃的生機,可是在旺盛的氣機和一派繁榮的誘人景象背後,花朵的獨自飄落,卻更多地昭示著人的失落和孤芳自賞。

同樣的,後面的空自鳴叫的春鳥,其「嚶嚶求偶式」的悲啼,也包含著沒有得到人賞識的意思。詩人首先強推出來這樣一個表面華麗的景象,然後又濃墨重彩地渲染「花自落」和「鳥空啼」,除了詩人單獨在此賞玩,再也沒有其他人了。春花是寂寞的,春鳥是孤獨的,而春山也是空虛的。在剝落掉這一切虛假的昌盛畫幅之後,一一浮現在人眼前,只有戰亂所帶給塵世的諸多荒涼與種種亂離。

詩人剛經戰事,目睹「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的自然景象,滿腹愁緒無處抒發,只好暫時寄興於一次春日野遊。本詩固然是字字寫景,卻更是句句含情,借妙景,抒衷情。春草和春水,春花與春鳥,春城和春山,宜人美妙的山川風景名勝,並沒有帶給人以賞心悅目,反而勾起內心深處的諸般情愫。在這裡,所有的景物全都是為了襯托心情而設,以樂景襯哀意,愈加凸顯寂寂落寞,忡忡彷徨,耐人尋味。

相關內容: 李華發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