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倫,字幼公,一作次公,唐代中期山水田園派詩人,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戴叔倫所作的《蘇溪亭》吧。
春草孕育希望,在「潤物細無聲中」體驗心中的滋養;夏荷孕育希望,在「出淤泥不染中」貯存心中的聖潔;秋葉孕育希望,在颯颯之蕭條中匯聚心中的歸根;冬雪孕育希望,在漫天之素美中飽經心中的飄然。世間無物無不播種希望,他們要創造的是前面的光明,我們更應如此。
魯迅說:「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面對瀕臨絕望的境地,我們必須心存希望,並不斷地去尋找希望,只有如此,希望才會在失望中涅槃而生,永存。希望,是生命中一盞不滅的明燈;希望,是人生有夢的人幻想變成現實的催化劑;希望,是盲人心中的久違的光亮;希望,是挫折和逆境中的人不變的追求;希望,是寒冬裡的一顆嫩芽,是長夜裡的那顆啟明星……只要有希望,我們就有可能實現夢想!
希望是智者面對人生的樂觀,枯燈枯之下,惟有他的身影,沒有一切的雜然,只剩下沙沙的奮筆疾書。當你面臨手自筆錄時,你會感到疲憊嗎?當你遇到飢渴難耐時,你會放棄求知嗎?當你看見同窗燁然若神人時,你會自卑難過嗎?一切的困難,沒有把你打倒;一切的阻礙,會使你笑對人生;一切的坎坷,將你心中的希望點燃。智者——宋濂,希望之信念,樂觀讓你邁向成功!面對人生,樂觀更是你前進的力量。智者在充滿希望的人生之路上行著會有樂觀的心態。
關於希望,唐代戴叔倫在《蘇溪亭》中寫道:
「蘇溪亭上草漫漫,
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
一汀煙雨杏花寒。」
這首詩的意思是:「蘇溪亭外野草青青,無邊無際;是誰隨著東風唱著闌干十二曲呢?春天來得晚了些,燕子還沒有歸來;迷濛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風中只感淒寒。」煙雨江南,如煙似夢,春天的氣息在細雨朦朧和杏花滿樹的時候,燦爛而憂鬱,春情懵懂中掛上一層雨霧和羞澀,東風無力,草色青青,燕子歸來時,君子在何方。只要心中有希望,春天就不會晚。
希望於心,永存信念,終會迎向成功。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多少年來見證唐朝衰敗的杜甫都以他執著的信念而慷慨無比,只因為他心中有希望,他心中有著大唐重複盛世的希望。雖然晚年,他面帶愁容,孤苦無依,但心中不滅的就是希望,被貶以後雖表面上說「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但他的心裡仍對大唐有著無限的思念。
越國的勾踐在荒政之後,兵敗被虜,他得到機會逃了回去,但也並沒有因為沒有了兵士而頹廢,他懸掛苦膽於桌上,每日都去嘗一嘗那苦味,最終,他將吳國的土地踏在了腳下,他成功了!是什麼讓他如此頑強與隱忍?是希望,是對越國不滅的希望。
辛棄疾,在那個崇尚享樂的年代裡,人們只要你作那吟花弄月的詩人,而你在心中仍舊升起不滅的希望。獨上高樓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執意去作那燈火闌珊處的伊人。因著希望你期待「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邊營」。因著希望你「倩何人換取,紅巾翠袖,英雄淚」。因著希望你「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因著希望你成為了頂天立地的詞人。
讓我們心中懷揣著一顆充滿希望的心。正如有些人見到秋天便感到無人陪伴,異樣淒涼一樣,可實際上,秋天的到來,也預示著下一次春天帶來新的啟程。我知道了雖然時間過得飛快,但還是有春天帶來希望。「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美好的春天裡,我要定下計劃,明確目標,朝著求知的道路步步前行。只要你肯付出,就會有相應的回報,甚至更多,那就是春天的希望,我們的希望。
相關內容: 戴叔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