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雁》是唐代詩人錢起創作的一首七絕。詩人借寫充滿客愁的旅雁,婉轉地表露了宦游他鄉的羈旅之思。該詩以獨特的藝術特色,成為引人注目的詠雁名篇之一。
歸雁
瀟湘何事等閒回1?水碧沙明兩岸苔2。
二十五弦彈夜月3,不勝清怨卻飛來4。
詞語註釋
1瀟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內。泛指湖南地區。等閒:隨隨便便,輕易。
2苔:一種植物,鳥類的食物,雁尤喜食。
3二十五弦:指瑟這種樂器。《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
4勝(shēng):承受。清怨:此處指曲調淒清哀怨。
白話譯文
大雁啊,你為何要無端地飛離那風光無限的湘江?那裡碧沙浩渺,沙灘明淨,兩岸水草豐茂,環境何等宜人!是否因為湘水女神月夜琴瑟,聲聲哀怨,如泣如訴,你難以忍受那動人心弦的無限淒涼?
整體賞析
這首《歸雁》,雖寫於北方,所詠卻是從南方歸來的春雁。
「瀟湘何事等閒回?水碧沙明兩岸苔。」開頭兩句用的是倒置法。古人一般不大瞭解大雁的生活習性,認為它們飛到湖南衡陽縣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飛,到第二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就向北返回。瀟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氣候很好,古人認為是大雁過冬的好地方,所以詩人想像歸雁是從瀟湘飛來的。大雁作為一種候鳥,每當春來,由南返北本是一種很正常的自然現象,但詩人偏要發問,連用兩句設問,一反歷代詩人把春雁北歸視為理所當然的慣例,而故意對大雁的歸來表示不解,詢問歸雁為什麼捨得離開那環境優美、水草豐盛的湘江而回來。這突兀的詢問,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思路引上了詩人所安排的軌道——不理會大雁的習性,而另外探尋大雁歸來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聲淒涼哀怨,大雁不忍再聽下去,才飛回北方的。這兩句化用了湘靈鼓瑟的傳說。古傳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來有五十弦,因女神彈得聲調淒怨,上帝令改為二十五弦。詩人發揮豐富的想像並借助美麗的神話,為讀者展現了湘神鼓瑟的淒哀意境,著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曉音樂的大雁形象。那麼詩人為什麼將湘神鼓瑟寫得如此淒哀?大雁為什麼「不勝清怨」呢?實際上詩人筆下的大雁是從「楚客不堪聽」敷演而來,作者是按照貶遷異地的「楚客」來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旅雁聽到湘靈的充滿思親之悲的瑟聲,便鄉愁鬱懷,羈思難耐,而毅然離開優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飛回。詩人借助充滿羈旅愁苦的大雁,委婉地表達了客居他鄉的羈旅愁思。從歸雁想到了它們歸來前的棲息地,又想到了湘江女神善於鼓瑟的神話,再根據瑟曲有《歸雁操》進而把鼓瑟同大雁的歸來相聯繫,這樣就形成了詩中的奇思妙想。
短短四句詩,構思新穎,想像豐富。詩中的瀟湘夜景和瑟聲雖都是想像之詞,但通過這樣一問一答,卻把雁寫成了通曉音樂和富於情感的生靈了。這首詩表面上寫大雁,實際上是寫詩人在春夜的感受。詩中沒有直接說這種感受是什麼。正因為沒有明白說出,才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
《歸雁》中的「不勝清怨卻飛來」一句,原來是這首七言絕句構思巧妙新穎,想像豐富,筆法空靈,抒情婉轉,意趣含蘊。它以獨特的藝術特色,而成為引人注目的詠雁名篇之一。
相關內容: 錢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