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朓《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詩》:詩人由建康跨馬出郊春遊寫起

謝朓《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詩》:詩人由建康跨馬出郊春遊寫起

謝朓《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詩》:詩人由建康跨馬出郊春遊寫起

古詩賞析

謝朓(464年—499年),字玄暉,齋號高齋,陳郡陽夏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南齊詩人,出身陳郡謝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謝朓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長於五言詩,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對唐代律詩、絕句的形成有重要影響。有集已佚。後人輯有《謝宣城集》。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謝朓的《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詩》,一起來看看吧!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詩

謝朓〔南北朝〕

春城麗白日,阿閣跨層樓。

蒼江忽渺渺,驅馬復悠悠。

京洛多塵霧,淮濟未安流。

豈不思撫劍,惜哉無輕舟。

夫君良自勉,歲暮勿淹留。

詩人從自己由建康跨馬出郊春遊寫起。「春城麗白日,阿閣跨層樓」二句,「麗」、「跨」二字為點睛之筆。首句如只是「春城」、「白日」二語,雖是寫景,但總顯得孤零無依,而且見不出其鮮明生動。春城也可能是風雨如晦;白日也可能是烈炎可畏。著一「麗」字,春城便明媚景象全出,而白日則更顯得光彩絢爛可掬。「阿閣」,指簷宇屈曲翹起的樓閣。「層樓」,指多層高樓。中間著一「跨」字,便把兩者寫活,似覺阿閣與層樓彼此互欲超越而在爭勝鬥奇,景色既壯觀,又活躍。這兩句寫靜景,靜中見動。

接下來「蒼江忽渺渺,驅馬復悠悠」二句寫城外動景。建康位於長江東南岸,詩人跨馬出城,走近江邊,面對滾滾東流的蒼茫江水,頓覺心潮起伏,憂思難收。「忽」,形容水流之急。「悠悠」,憂思的樣子。急速東流的江水,既蒼茫復渺渺,景色一片迷惘。實為下句寫詩人馬上憂思作陪襯,含蓄而具體地展現了詩人憂思之深沉而無限。至此,讀者自然會問:詩人的憂思自何而來?又何來之多?

下面二句作答:一是「京洛多塵霧」,一是「淮濟未安流」。洛陽為古代名都,此處借「京洛」指當時京都建康。這裡的「塵霧」,並非實指空間的灰塵和霧氣,而是暗指朝廷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對皇權的控制所進行的殊死搏鬥。古代一般以在朝廷做官為榮。江孝嗣苦於邊境的戍守生涯,自然也羨慕朝官。詩人對此提出勸告道:建康雖是「春城麗白日,阿閣跨層樓」,看上去煞是美麗,其實乃是「塵霧」極多。處身其間不但宏圖難展,而且吉凶不卜。「淮」水和「濟」水,都在當時南朝的北部邊境。江孝嗣戍守所在,正臨近濟水。「淮濟」流水「未安」,實喻邊境戰事不息。邊境來安,正是有志之士殺敵安邊,報國立功的天賜良機。詩人自知自己位卑言微,無能廓清京洛塵霧,但有志於邊境淮濟的「安流」事業。

故緊接下來,筆鋒順勢一轉,抒寫自己的抱負:「豈不思撫劍,惜哉無輕舟。」這二句是化自曹植《雜詩》其五:「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急流。願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詩句。「輕舟」,指途徑。這兩句意思是說:當前國家多難,我豈不想脫離這「多塵霧」的京城,仗劍奔赴邊境以殺敵立功報國啊!可惜我沒有實現我志願的途徑啊!聽來是詩人自抒懷抱,自歎報國無門,其實它的潛台詞是說:你江丞嗣戍守邊關,正馳騁疆場大顯神手,殺敵立功報效祖國。如果我謝朓處在你江孝嗣的地位,我不但不會像你那樣愁苦無狀,而且會喜不自勝,不遺餘力地去實現我的大志呢。

末二句筆意再轉,直點江孝嗣。前面,詩人用了很大氣力寫了春城、樓閣、江流、憂思、塵霧、淮濟,實際上就是為了說出「夫君良自勉,歲暮勿淹留」這二句,意思是:我們的英雄時代即將過去,不要延誤良機。

相關內容: 謝朓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