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羅橫,字昭諫,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人。唐代文學家。著有《讒書》及《兩同書》等,前者對當時社會進行的揭露和批判相當深刻,有很強的戰鬥性;後者提出「仁政」,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詩集有《甲乙集》,頗有諷刺現實之作,多用口語,於民間流傳頗廣。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羅隱的《登夏州城樓》,一起來看看吧!
登夏州城樓
羅隱〔唐代〕
寒城獵獵戍旗風,獨倚危樓悵望中。
萬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晉英雄。
離心不忍聽邊馬,往事應須問塞鴻。
好脫儒冠從校尉,一枝長戟六鈞弓。
這首詩首聯,落筆即寫登樓所見,一幅邊地典型畫面呈現讀者面前。這邊城聳立在蒼莽的崇山峻嶺之中,寒風勁吹,城樓旗旛被風吹得辟啪作響。「悵望」二字表明詩人正受著周圍環境的感染,心中正蘊涵著一股抑鬱之氣。
頷聯,詩人「悵望」著這塊蒼莽的土地,便自然想起與之相關的歷史。不禁感歎大唐帝國幅員遼闊,三晉之地英雄輩出。兩句詩寫得極有氣魄,它縱橫千萬里,上下千餘年,盡收入詩人的詩思畫意之中。
頸聯,「離心不忍聽邊馬,往事應須問塞鴻」,寫詩人的思緒從遙遠的往事,回到了眼前的現實,充斥於詩人眼前耳邊的是蕭蕭的馬鳴和翱翔天際的塞鴻。「離心」,即離愁別緒,說自己宦游在外,心中已充滿著離愁,實在不忍聽那邊馬悲鳴之聲。下句是說自己的坎坷往事,應隨著塞鴻而遠去。
尾聯,「好脫儒冠從校尉,一枝長戟六鈞弓」,將調子再度昂起。詩人表示,要把自己的儒冠脫去,穿上盔甲,手持彎弓長戟,做一名邊關戍卒,要在邊關上建功立業。這兩句雖只羅列了兵器名稱,卻好像有千鈞之力,擲地有聲。語流輕快而豪氣勃勃,活脫脫一個投筆從戎的班超再世。
詩人這首七律詩寫的是登臨邊城,觸景生情,抒發了追慕往昔英雄豪傑,欲投筆從戎,建功立業的心情。這首詩寫得極為沉著有力,詩歌的脈胳起伏有致。筆力豪勁,感情深沉,是詩人詩歌中頗為難得的一首好詩。
相關內容: 羅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