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所作的《勸人廬山讀書》,是一首具良苦用心的勸學詩

李群玉所作的《勸人廬山讀書》,是一首具良苦用心的勸學詩

李群玉所作的《勸人廬山讀書》,是一首具良苦用心的勸學詩

古詩賞析

李群玉,字文山,晚唐時期詩人,極有詩才。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李群玉所作的《勸人廬山讀書》吧。

勸學詩,顧名思義就是鼓勵人努力讀書、刻苦學習的詩作,其中幾乎每一首都非常勵志。好為人師似乎是人的天性,不知多少碩儒、名士都曾揮毫捉筆寫過,其中名作更是迭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讀書不知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閒居書事》),實在是太多,不能再加引用。

李群玉,字文山,唐代澧州人,志書稱其「詩筆妍麗,才力遒健」,極有詩才,曾奉詩三百首,得到唐宣宗賞識,並授弘文館校書郎。看到他的名字,就會想到李白的詩句:「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清平調·其一》)。群玉,傳說中西王母居住的崑崙山。結合其字文山,大概可以明白長輩對他的深厚期望。李群玉亦算不負厚望,和齊己、胡曾被列為湖南三詩人,成為晚唐重要詩人。《全唐詩》收其詩三卷,共263首。

《勸人廬山讀書》

[唐]李群玉

憐君少雋利如鋒,

氣爽神清刻骨聰。

片玉若磨唯轉瑩,

莫辭雲水入廬峰。

根據詩題,可以獲知這是一首勸學詩。雖然沒有上面列舉出來的有名氣,但其中真意也可以讓人領會一二。廬山,又名匡山、匡廬,此山最初相傳為一名匡姓隱士所居之地,拒皇帝邀請出山而名聲大振,後來者紀念其志,就稱匡山或匡廬。東晉謝靈運、南朝鮑照、陶淵明、李白等,無數名人都為其留下許多詩篇。如此想來,李群玉勸人入廬山讀書,或許便另有深意在內。

「憐君少雋利如鋒」,詩人上來第一句,便緊緊扣住了一個「勸」字落筆。少年才俊,熱血賁張,英姿勃發,豪氣干雲,勇猛的鬥志恰如一柄鋒利無比的寶劍,嶄露頭角之餘,往往不知收斂二字怎樣書寫。沒有哪個人愛聽嘮嘮叨叨地奉勸,但卻沒有哪個人不喜歡好聽的誇獎話語。這句詩裡,自有詩人的一番良苦用心,雖是明顯地給予相應讚揚,其中卻暗藏著真摯勸勉之意。

「氣爽神清刻骨聰」,在上面起句裡,詩人先稱讚問學者的求知若渴的精神,然後再次高舉「頌揚」之法,不過此回改為對其自身天賦的誇讚。你具有爽朗的氣質,清雅的神志,並且擁有來自上天賦予你的聰明才智,這些都是你的資本,讓人分外羨慕,你千萬不要浪費了。這個套路是不是非常熟悉?小時候,大人只要看見別家小孩,都會故作親切狀,一邊摸著頭頂一邊不要錢地浮誇:這是誰家孩子,看上去真是聰明啊!當然,此處只是詩人的策略,重點還是勸勉增重對方向學之心。

「片玉若磨唯轉瑩」,可以這樣認為,前面兩句,都是用來客套,或者說誘導的話語,到得此句,才是真正地勸誡。你固然才智天賦不同一般,但是要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再好的玉如果不加以琢磨,就不能成器,冰瑩剔透,也不會得到眾人矚目。玉如此,人亦如此。《禮記·學記》裡有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恰是對此句詩的最好註解。

「莫辭雲水入廬峰」,詩人對求學者,又是誇獎,又是讚頌,既有真誠勸誘,更有諄諄教誨,一直到最後一句,才說出真正的目的。外面的誘惑太多,你唯有放下心思,不怕雲山霧水,行程遙遠,路途艱辛,而推辭不去廬山攻讀。正因為有了前面各種說服理由的鋪墊,詩人到此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就不會顯得倉促急迫,而是自然而然,更具良苦用心。

總體察看本詩,和那些流傳甚廣的詩作相比,雖沒有名言警句,但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詩人在詩作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平易近人的態度,不是靠裝或故作深沉而來。詩人僅以過來人的身份,對人進行現實勸學,但並不是倚老賣老,故作老氣橫秋之狀,而是口吻親切,態度和藹,好似兩人對坐進行談話,循循善誘,言辭中肯。或許因了這份真誠的情愫,詩歌讀完後的領悟才更加令人信服。

相關內容: 李群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