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鄭蜀賓所作的《別親朋》,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人生有七苦,其中便包含著別離。它能與生老病死相提並論,可見其頑固是無法擺脫的。人生兜兜轉轉,起始終歸於一點,彷彿用圓規畫了一個圓圈。無法逃離的,何不坦然承受。經歷也是一種財富,只不過大多數都自認是失敗者,不願拿出來炫耀。
人類太過狹礙,才造成認知產生偏差。人生講究平等,所有都是一段過程。過程沒有對錯,更沒有好壞。其實人生不可論勝敗,我們全部的歷程只是一種經過的方式。方式不同,當然結果也會不一樣。如此一來,人生方才顯得豐富多彩。僵化的世界,不是造物主喜愛的。牠之所以要創造,肯定是希望五彩繽紛,而不需要一個沉悶的黑白世界。
我們不明白,看不透,所以才會有那麼多苦楚。啼笑皆非,人生百態。或許,正因為我們糊塗,這世上才能夠誕生那麼多精彩的故事。唐朝人鄭蜀賓也是我們中的一員,當然也會看不清楚,所以才會哀歎。
《別親朋》
[唐]鄭蜀賓
畏途方萬里,
生涯近百年。
不知將白首,
何處入黃泉。
鄭蜀賓是滎陽(今河南滎陽)人,奮鬥到老,才獲得一個江左縣尉。大喜事,親朋好友上門餞行。擺酒宴,不知銀是不是問人借的;賦詩記事,悲苦莫名。
果然,人生如棋局局新,我們可能這些歷史河流裡的水滴,甚至連小卒子都算不上。所以,無論山河如何變遷,朝代如何變換,不變的是每個人內心洋溢著的情感。情感沒有高低貴賤,愛恨交織,歡欣交集,歲月如歌,唱給我們自己內心靜聽。
年過半百的詩人,舉杯在手便做歎息。「畏途方百里」,人生艱難,就像一條充滿坎坷的道路,迢遙萬里,而今瞻望,心有膽怯。把譬喻用在人生上,這是一個常態。人生那麼長,日子那麼短。前途遙遙,腳步蹣跚。再長的路,也熬不過腳步的丈量。而今停下腳步,是一次歇息,更是一次回顧。人越到老,膽子越小。因為見多識廣,所以才心情複雜,滿腔敬畏。對未知的,對將來的,對莫測命運的。
詩人仰頭喝下杯中酒,喜也罷,苦也罷,先干為盡。「生涯近百年」,時光如梭,匆匆太匆匆,瞬間百年已過半,抱負何在?鬥志何在?面對光陰長河,聖者感喟:逝者如斯夫。我們既定的一生,與遙遠的未知命運相比,實在太過於短暫。造物主打個盹的功夫,人間已經改換天地,歷經滄桑百代。過去已過,未來沒來,只剩現在苟延殘喘。
放下酒杯,眼前歡聲盈耳,面目卻越來越模糊不清。「不知將白首,何處入黃泉」,白駒過隙,白雲蒼狗,白雪皚皚的豈止是山峰,還有那飽經患難的頭顱上的白髮。今天相聚一起笑語滿堂,明日分隔天涯又在何方?所謂:人多時候越沉默,笑容越寂寞。喜悅的背後蘊藏著難以言喻的悲痛,因為年老的詩人已經感受到無常命運的迫近。彷彿一道預言,未過多久,詩人便卒於任上。
詩語即情語,此詩便是如此。前後兩聯四句,對仗工整,似乎既定人生道路,無一絲一毫可以逾越。年過半載的詩人,在歡聲笑語的滿堂喝彩裡,已經感受到命運無常的侵襲。所以短短二十字內,飽含了他人生的全部閱歷。他的一生長長的歎息,未嘗不是我們所有人類的疑問:我是誰?來自何方?去往何處?這一終究問題,古往今來,沒人能夠回答。